復原后的兜鏊和護耳。
沐昂墓盔甲出土現場。
據南京日報報道,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完整的古代甲冑實物數量很少,明代鐵甲更是鳳毛麟角。2006年,南京將軍山沐昂墓出土了一套鐵質盔甲,這套600多年前的戰袍形制完整,但嚴重鏽蝕,散成345塊鐵片。2011年,南京市博物館成立復原研究課題組,經過兩年多的技術攻關,終於完成了鐵甲片的病害清除與修補復原,這也是國內成功復原的第一套形制完整的明代盔甲。
經復原研究,這套鐵甲主要由9個部分組成,從上至下依次是:兜鏊、護耳、護頸、肩甲、身甲、胸部加強甲、前甲、臂甲和腿甲。“兜鏊”,就是人們常說的頭盔。軀干范圍的“防護體系”由身甲、胸部加強甲和前甲構成:身甲的覆蓋面積最大,披挂后可防護胸腹、兩肋和背部,領口部分則設計成潮味十足的“V形領”,以方便頭頸部位活動﹔兩片加強甲位於身甲領口兩側,用來保護胸部至頸部的薄弱環節﹔前甲的位置在身甲正下方,形狀呈倒梯形,起到護襠的作用。肩甲、臂甲和腿甲均為長方形,這些甲片根據肩、臂、腿的形狀進行了相應的彎曲,有一定弧度,以便穿戴時與身體服帖。此外,鐵甲中的一副護耳也設計得很巧妙。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出現的護耳,常常是用一塊拼接完整的甲片垂貼在耳部,這種設計會讓人的聽覺受到影響。沐昂墓出土的護耳則別出心裁地在耳部位置使用了鏤空設計,以“米字形”的圓形花紋作為裝飾,既美觀又不影響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