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廣西伏波廟:紀念伏波將軍馬援 壁畫精致鮮活

廖浩佑

2014年02月25日10:48    來源:廣西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廣西伏波廟:紀念伏波將軍馬援 壁畫精致鮮活

  ■鄉土文化

  廖浩佑

  新春時節,慕名前往探訪藏在博白深山裡的伏波廟。古廟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充滿了歷史滄桑感。大門之前用蒼勁的楷書寫著一副對聯,上聯:功高東漢,下聯則:威震南交。這副對聯正是伏波將軍馬援戎馬一生的真實寫照。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馬援策馬奔騰,率領千軍萬馬順江而下、舳艫千裡、旌旗蔽空的恢宏場景。

  大門一側立了一塊介紹此廟的石碑。走近仔細閱讀,原來是馬援在南征交趾平亂,路經南流江馬門灘時,因有大量巨石阻塞河道,大軍不能繼續前進,於是命令船隻停止前進,暫時扎營於馬門灘西岸邊上休整,同時命令士兵趕緊疏通河道,以免貽誤戰機。正當士兵們艱難進行疏通河道的工作時,當地老百姓深感馬援的大軍是一支仁義之師,也紛紛自發組織起來,幫助疏通河道,為南征交趾爭取了時間。等到馬援南征勝利后,當地百姓便在他駐扎軍隊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伏波廟。

  踏入廟堂,急切地想知道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是怎樣一副面孔。穿過一個四周由石砌柵欄環繞的小庭院,面前是一個苔跡斑斑的小階梯,拾級而上,隻見廟裡鐘聲陣陣,白煙裊裊,我的心也隨著鐘聲激蕩。一座威風凜凜的雕像端坐在廟堂之中,身披重甲,目光如炬,不用說這自然是伏波將軍馬援了。雕像兩邊分別站立著侍從,手中拿著神兵利器,守護左右。

  四周的牆壁上還有多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壁畫。正堂馬援塑像之后的牆壁上,繪著兩條金龍,在雲霧之中盤旋而上,氣勢恢宏。在正堂兩側的牆壁上,畫著馬援騎著駿馬、馳騁沙場的勃勃英姿。這些精致而鮮活的壁畫,為古老的廟宇披上了一件彩色衣裳,使得這座千年古剎多了幾分神秘色彩。

  伏波廟周圍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更是使得這座古剎充滿了一種繪畫之美,一種空靈靜謐之美。廟的四周聳立著幾棵有數百年樹齡的參天大樹,它們茂盛的枝葉構成了一把巨傘,為古廟遮風擋雨。廟前10多米遠的斷壁之下,南流江緩緩流過,沒有一絲聲響,是如此的深邃,如此的安靜,如明亮的鏡子,如湛藍的天穹。兩岸樹木叢生,纖巧的枝椏伸向天空,探向寧靜而深沉的江面。岸邊停泊著幾排竹筏,在微風與樹葉的伴奏之下,時不時擺動著腰肢,為遠來的游客獻上一段優美的舞蹈。遠處群山連綿起伏,在白霧之中若隱若現,如一條騰空的巨龍,吟嘯而過。

  微風拂面,佇立江前,望著潺潺的流水,不禁浮想聯翩。遙想當年,馬援面對此情此景,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會像我現在如此的輕鬆愉悅吧。當時這一帶還是一片蠻荒之地,中原對其知之甚少,生存環境又極其惡劣。馬援面對這樣一個很可能一去不返的殘酷戰場,毅然決然踏上征途。“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偉哉壯哉,馬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你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勇往直前,最終取得勝利,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成為后世萬人敬仰的伏波將軍。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