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留下的樁洞 陝西考古研究院 攝
中新網西安2月28日電(記者 冽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邢福來向記者透露,2013年該省考古研究院對統萬城西城附近的“馬面”進行了發掘,在一些馬面(城牆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凸出的一段)及城垣下方,發現了排列整齊的洞。這應該是“虎落”留下的樁洞。
“虎落”最初指籬笆,成語有“虎落平陽被犬欺”。但“虎落”這個詞語在最初指籬笆,用來保護城邑或營寨。《漢書·晁錯傳》曾記載“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都要設置“虎落”。
統萬城是大夏國的都城遺址,建城者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匈奴族后裔——赫連勃勃。它始建於413年,役使10萬勞力、歷時7年。用一種特殊的夯土筑就,錐不能進,異常堅固。
堅固的都城自然有著“頑強”的城市防御體系。2013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統萬城西城附近的“馬面”進行了發掘,在一些馬面(城牆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凸出的一段)及城垣下方,發現了排列整齊的洞。陝西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邢福來告訴記者,這應該是“虎落”留下的樁洞。
原來這些柱洞裡原本插滿了削尖的木樁,一旦敵人想進攻城牆落入,就會被扎到。除了“虎落”,同時等待敵人的還有從上面最高12米處馬面扔下的石頭(又叫擂石)、鋪設在地上的鐵蒺藜。這次考古也發現了它的蹤影,每個鐵蒺藜由4根鐵刺組成,一頭向上。
“這一系列組成的是統萬城的第三道防御體系。”邢福來表示,第三道防御體系夯土城垣(城牆)、馬面、垛台、護城壕,它指沒有水護城河,以及虎落、鐵蒺藜等形成的立體防御系統。配合的武器包括弓弩和擂石。
統萬城的第一道防御體系是河流。由紅柳河、納林河夾道形成了三角台地,兩面臨河,統萬城坐落其中。第二道就是外郭城,外面有一道城牆。“這重城防體系的設置,很像唐長安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