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匈奴留下的唯一都城:統萬城為何被攻破

韓宏

2014年03月02日13:42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匈奴留下的唯一都城:摻牛羊血鋪筑夯實

  統萬城新發現的“虎落”遺跡。

  地處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城北58公裡處的統萬城遺址,曾是匈奴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的大夏國都城,它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也是中國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歷史。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五”期間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被中國世界遺產中心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最新通報,2013年統萬城遺址考古獲得重大收獲,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第三道立體防御體系,加上城外的河流和外郭城兩道防御體系,當年的統萬城共構筑有三道防御體系。

  三道防御系統筑起最堅固城池

  “馬面”是城牆每隔一定距離突出的矩形墩台。去年,陝西考古工作者在統萬城西城南垣的部分馬面、城垣外,發現了近40個密集排列的柱洞,城牆前還發現了鋪設在地上、用於扎戰馬馬蹄的“鐵蒺藜”,每個鐵蒺藜由4根鐵刺組成,一頭向上。這種鐵蒺藜可以預防敵人接近城牆。

  負責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邢福來副研究員介紹說,這些密集排列的柱洞,就是《漢書·晁錯傳》中記載的“虎落”留下的遺跡。《漢書·晁錯傳》中的“虎落”指的是籬落、藩籬,用以遮護城邑或營寨的竹籬。統萬城遺址發現的“虎落”,與人們常說的“虎落平陽被犬欺”的“虎落”不同,這些柱洞裡面,原先插滿了削尖的木樁或者竹子,以此防御敵人進攻。據介紹,有了這種“虎落”,敵人的步兵、騎兵就不能直接到達城牆,守城人可以站在12米的馬面上,利用城牆和馬面,居高臨下從三面攻擊入侵之敵,配屬的武器包括弓弩和礌石(即石頭)。

  考古發掘表明,這些“虎落”,與夯土城垣、馬面、垛台、護城壕、鐵蒺藜等,共同筑起了統萬城的第三道立體防御體系。

  據介紹,統萬城還有兩道防御體系。第一道是河流,由紅柳河、納林河夾道形成三角台地,兩面臨河,統萬城坐落其中﹔第二道是外郭城,是外圍的一道城牆。“這種城防體系的設置,很像唐長安城。”專家說,有了這三道防御體系,統萬城更加堅固,在當時已經是黃河“幾”字區域內最堅固的城池,代表了當時城市防御的最高水准。

  摻牛羊血鋪筑夯實,堅可以礪刀斧

  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10萬勞力歷時7年建成,因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為“白城子”。赫連勃勃將其取名為“統萬”,寓意“統一天下,君臨萬邦”。據史書記載,統萬城城垣高約8丈,基厚30步,上廣10步,宮牆高約4丈,蒸土筑就,錐不能進,異常堅固。這座城池,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又分為東城和西城,目前遺址全部為夯土建筑遺存。

  據史書記載,統萬城“堅可以礪刀斧”。在筑城史上,它以城池堅固和罕見的殘暴方式引人注目。據說當年在督造城牆時,將土摻和了牛羊血層層鋪筑,用力夯實,再堆柴燒烤,以求堅硬。每層夯筑好就命令士兵用大鐵錐錐之,如錐入一寸,就說明夯筑不堅硬,就要殺掉夯筑的人﹔如果兵丁不用力扎,將兵丁殺死。

  在統萬城遺址東城,鑽探發現一組東西寬96米、南北48米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從位置看,應該是東城的主體建筑之一,如今隻剩下夯土建筑基址。在其南78米還有一組寬55米、長25米的建筑,這兩組應是前后院落關系。

  據了解,目前部分建筑基址已發掘完畢,中心夯土台面積755平方米,東南部夯土厚度達兩米。南面有兩個斜坡漫道,北面和東西兩面各有一斜坡漫道。南北中心夯土台外有“U”形夯土帶,與中心夯土台相隔2.2米-2.6米,中間形成凹槽,凹槽內發現了近40個柱洞(即“虎落”)。

  邢福來說,該建筑甚至是整個統萬城的東城,修建的年代應介於晚唐至五代之間,“根據時間判斷,這裡可能是西夏建立者李元昊的祖先拓跋思恭及其繼任者曾經活動過的地方。”邢福來說。

  固若金湯的統萬城何以被北魏軍隊攻陷?

  有三道防御體系拱衛,那麼,“堅可以礪刀斧”的統萬城,又何以最后被北魏軍隊攻陷?

  公元427年,北魏軍隊在太武帝拓跋燾的指揮下進攻大夏,被統萬城堅固的城池擋住了前進的步伐。倘若不是守城的赫連昌中計貿然出城,北魏的大軍或許難以攻入統萬城。這是一場純粹用騎兵攻破城池的典型戰例。北魏軍隊進入統萬城后,俘虜其王、公、卿、將及后妃、宮人等人數上萬,獲府庫珍寶、器物不計其數。面對豐厚的戰利品,拓跋燾大發雷霆,稱大夏是“豎子之國”,竟敢濫用民力到如此地步。

  北宋時期,西夏政權以統萬城為據點侵擾北宋,淳化五年(994),宋太宗下詔毀廢統萬城,城內居民遷至它處,城池也逐漸被沙漠所掩埋,從此,統萬城從人們視野中消失。直到清道光年間,沉睡800余年的統萬城遺址重新被人發現。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