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知名畫家王青煜等人近日完成的遼代習俗國畫《遼代四時捺缽圖》,共4幅,豎幅春、秋、冬,每幅長2.1米,寬1.5米,夏為橫幅,長5.7米,高1.7米,生動地再現了契丹人的游牧漁獵生活習俗,得到業界首肯。
作為內蒙古巴林左旗遼金史研究會會員的王青煜介紹說,遼代的四時捺缽不僅是契丹人的游牧漁獵生活習俗,更是契丹人首創的一種政治制度,它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進行流動行政。對於這種?狩形式契丹語稱之為“四時捺缽”。
按王青煜的說法,“捺缽”是契丹語,譯成漢語有“行在、行營、行宮、營盤、駐蹕地”等含義。“四時捺缽”是遼代中央政府在一年四季遷徙在不同的地點辦公的政治名詞。因季節與駐蹕地的變換,四時內容各不相同,因此才有了“春水”、“秋山”、“清暑”、“坐冬”等稱呼。也就是遼代的中央政府一年四季在京都外流動行政。
資料顯示,巴林左旗是遼文化的故鄉和發祥地,亦是遼王朝的故都,是中國遼文化最為富集的地區。該旗作為遼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200多年。而遼上京則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在草原上營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人民在這裡創造了巴林左旗的輝煌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