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手抄本文學之父”張寶瑞:寫的武俠金庸都說好

2014年03月16日10: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手抄本文學之父”張寶瑞:寫的武俠金庸都說好

  2000年,曾於上世紀70年代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手抄本小說《一隻繡花鞋》,首次正式公開出版,銷量超300萬,帶動“手抄本文學”一批作品的出版風潮,也掀起了紅色懸疑影視劇制作和播出的熱潮。該小說作者張寶瑞也因此獲得了“中國當代懸疑小說開山鼻祖”、“手抄本文學之父”的稱號。

  上世紀七十年代,民間口頭文學的“火種”,以各種手抄本的形式流傳著,成為中國文學史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據相關媒體報道,手抄本曾經高達300多種。在文學飢渴狀態下,不少人對手抄本文學如痴如醉。

  對於現在的年輕讀者來說,“手抄本”文學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是作為曾經一代人的閱讀記憶,它曾經作為地下文學的鮮活氣質,依然值得人們珍視。

  如今,年逾花甲的張寶瑞“重出江湖”,40年后再續“繡花鞋”懸疑故事,講述當年主人公龍飛的另一段故事傳奇,推出諜戰題材長篇新作《航母:十萬火急!》對於現在的年輕讀者來說,“手抄本”文學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但是作為曾經一代人的閱讀記憶,它曾經作為地下文學的鮮活氣質,依然值得人們珍視。他的“手抄本”緣於給工友講故事

  1969年3月1日,16歲的張寶瑞,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北京鐵合金廠當爐前工。報到第一天晚上,就要上夜班。一上爐台,張寶瑞就愣住了,“隻見爐火熊熊,沸騰的鐵水即使是在冬天也要讓人汗流浹背。工廠廠房是半開放式的,風一吹進來,滾滾的煙塵和爐灰四處飛揚。”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渴望心靈慰藉的張寶瑞,開始背唐詩宋詞。飛揚起的爐灰鋪滿全身,被他形容為“有一種‘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

  工廠的活兒特別累,三班倒上夜班的時候最難熬。善於講故事的張寶瑞,開始給工友們講故事,“現講現編,現編現講,到該干活兒的時候,就結一個扣子:‘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大家抄家伙干活兒!’”由於大家都愛聽故事,勞動積極性也被帶動起來了,張寶瑞所在的生產班組幾乎年年都是廠裡的先進班組。

  張寶瑞的故事一講就是十年,直到1979年他考入人大新聞系。在這一時期,張寶瑞講的故事,其中有20多個都被形成了手抄本小說,被廣為流傳。其中一個故事《一隻繡花鞋》,2000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暢銷 300多萬冊。之后《一隻繡花鞋》被改編為同名廣播劇、電視劇《梅花檔案》,紅極一時。再續“繡花鞋”40年后再將故事成書就像當年他跟工友講故事愛說“且聽下回分解”一樣,張寶瑞40多年前開始講的這個紅色懸疑故事,並沒有結束。2013年,張寶瑞推出《一隻繡花鞋》的續篇——《航母:十萬火急!》素材故事依然來源於他在上世紀70年代的手抄本小說和口述故事,也是張寶瑞創作出版的第15部梅花黨系列的長篇小說。

  書中背景依然設置在上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講述蘇聯著名航母專家瓦西裡和中國姑娘夏一瓊戀愛的故事。該書圍繞著間諜和反間諜的斗爭,展開險象環生的驚險情節。書中既有早期龍飛(《一隻繡花鞋》主人公)與白薇浪漫的愛情生活描寫,又有白薇殺害蘇聯著名航母專家瓦西裡步步緊逼龍飛的一個個陰謀﹔當龍飛受重傷成為“植物人”時,白薇又冒險暗中到醫院探望龍飛,人物的人情味可謂淋漓盡致,其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煞費苦心。不了情懷

  “建一座張寶瑞文學藝術館”

  2012年,另一部曾經風靡一時的“手抄本文學”作品《第二次握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終極版”。年近70歲的作者張揚還來到了成都,與讀者一起回憶昔日閱讀“手抄本”的種種情懷。

  但不能不說,隨著時間的流轉,曾經紅極一時的文學現象,已經逐漸被人遺忘。

  作為手抄本文學的重要參與者,張寶瑞對手抄本文學依然深有感情。他透露,近兩年,他已經無償向北京檔案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國家收藏單位,捐贈了一批他創作的手抄本文學作品。不過,張寶瑞也透露,他自己保留了《一隻繡花鞋》41頁手稿,“我計劃在有生之年建一座張寶瑞文學藝術館,因此也自己要留存一些我的手抄本原創手稿。

  /作家故事

  他寫的武俠金庸都說好

  比起其善於講懸疑故事,較少為人所知的是,張寶瑞還寫武俠小說,其作品還受到金庸稱贊。上世紀80年代,張寶瑞陸續寫出《醉鬼張三》、《八卦掌董海川》、《太極奇俠傳》等多部武俠小說。

  1994年,張寶瑞在北京大學與金庸先生見面的情景,至今是一段佳話。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細節,張寶瑞記憶清晰,“當時我把我寫的3部長篇武俠小說《八卦掌董海川》、《醉鬼張三》、《太極奇俠傳》送給金庸先生。他說,回去一定好好拜讀。我們還圍繞著武俠小說談了一些看法。他說,武俠小說關鍵在一個‘俠’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小俠之舉。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才是大俠之舉!我很贊同他的說法。”

  張寶瑞說:“幾年以后,我了解到,他在廣州和中山大學社會系主任何肇發先生喝茶閑談中說,內地有一個也寫武俠小說的作家,叫張寶瑞,寫得不錯。金庸先生事先不知道何先生是我的遠親。何肇發聽后很高興,給我打電話說:‘金庸先生在背后夸你呢!’”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