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雷興山(王鶴瑾 攝)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黃維 實習生陳少娜)4月9日,“201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公布,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雷興山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201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委許宏今日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為網友解讀“201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亮點。在談及考古與公眾的關系時,雷興山指出,“當公眾不理解你的時候,這個考古學科就走向了死胡同。”
雷興山認為,“原來的考古遺址披著神秘的面紗,我們搞考古的也是把自己圈起來,自己埋頭做學問,甚至在考古發掘現場也會扯起大棚,或者拉上圍牆,完全與公眾隔絕,造成公眾不理解考古在干什麼。后來我們發現,當公眾不理解你的時候,這個考古學科就走向了死胡同。當考古引不起別人注意的時候,文化遺產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當這個學科對社會沒有用處的時候,它將來可能就會走向滅亡。”
他表示,基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他們現在主動開放發掘現場,歡迎公眾來參與。他說:“我們會在發掘現場請公眾來參觀,給他們講解。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會讓他們在考古學家、考古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參與一部分考古的發掘。”
提及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雷興山表示:“因為我是大學老師,所以我做得更多的是對中學生、小學生的考古普及活動。這是老師該干的事情。通過這樣一些公眾考古活動,更多人能夠了解考古是什麼。這樣才能引起公眾對考古的興趣、熱愛,才能更好地去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雷興山還指出,“全國考古界開展了一些面向公眾的考古活動,比如北京大學公眾考古藝術中心就是第一個全國的公眾考古研究機構和實踐機構。我們之所以辦這樣的公眾考古活動,就是想讓考古這門學科走出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