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明清時期聖旨長啥樣?顏色質地各不相同(圖)

張宇明

2014年04月30日07:26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西安展出明清時期聖旨:顏色豐富 最長達4米(圖)

  昨日,在鐘樓舉辦的明清聖旨臻品展上,游客正認真欣賞 記者 張宇明 攝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征。可是你知道聖旨是啥樣子,頒布聖旨又有哪些講究?昨日上午,由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和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聯合舉辦的《奉天承運——明清聖旨臻品展》在鐘樓展出。即日起至7月7日,市民可到佇立了六百余年的巍巍鐘樓上來細細品讀。

  滿漢兩種文字寫就清代聖旨

  鐘鼓樓博物館副館長陳斌介紹,聖旨,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冊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諭外邦的一種專用文書形式,起源於商州,規制於秦漢,發展於唐宋,完善於明清,其內容和制式,是封建歷史王朝至高無上權力與意志的最直接的載體和象征。

  此次展出的臻品,包括滕王閣管理處帶來的27件聖旨,以及長安區張氏家族祖輩流傳下來的9道聖旨。主要以明清聖旨為主,囊括正統、天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個時期的聖旨。記者看到,展出的兩卷明代聖旨上隻有漢族文字,而清代的聖旨則都以滿漢兩種文字寫就,文末還蓋上了皇帝的玉璽印章。

  聖旨顏色質地各不相同

  電視劇裡皇宮太監總是展開一卷黃綾來宣讀聖旨。其實,真正的聖旨不一定是黃色的,而是五顏六色的,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的官銜越高。聖旨的長度歷代不一,此次展覽最長的聖旨達到4米,聖旨兩端都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

  記者看到,一卷乾隆三十六年的聖旨,用一截截的彩色錦緞織就,還配有漂亮的花紋。而一卷光緒三十年的聖旨,卻只是粗糙的麻布作為布料。聖旨的質地為什麼也會出現千差萬別?

  副館長陳斌介紹,清朝初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期的聖旨,用料考究,色彩絢麗,就是現在看來,也依然光彩奪目。到了清朝末年,光緒皇帝頒發的聖旨已沒了昔日華麗的錦緞,而是以粗糙的類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不同時期經濟實力的盛衰對比,由此可見一斑。但無論如何,這些聖旨的文字都寫得端庄秀麗,圓潤飄逸,行文洗練,幾乎達到了無可增刪的程度,其內容有著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

  張氏家族九道聖旨亮相

  長安區張氏家族擁有的9道聖旨,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此次也在鐘樓進行展出。在長安區斗門有一張姓家族在清朝七代為武官,前兩代張鵬程、張玉麒、張玉麟均為一品武將。張氏家族先后存有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位皇帝下詔冊封的“九道聖旨”,保存完好。

  這些清代聖旨精美講究,是以江南“祥雲紋綾錦”特制而成,長9尺,寬9寸,共有青、紅、黃、白、紫5種顏色。開端是白龍相擁的“奉天誥命”4個篆體字。聖旨左為滿文,右為漢文,中間加蓋滿、漢字“制誥之寶”朱紅金印。

  這“九道聖旨”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清代一個名門武將家族與清王朝帝王文化,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像這樣七代人為武官,保存這麼多“聖旨”的情況極為罕見。

  慈禧懿旨“一視同仁”實難同

  展覽中還有聖諭牌、誥封牌、懿旨、聖旨匾、官帽、涼帽、暖帽、花翎、帽筒等文物臻品同時展出。記者看到,一件清代的聖諭牌做工非常精細,“聖諭”兩字周圍雕滿了祥龍。

  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時接到聖旨后,官宦人家專門讓高級工藝師雕刻的聖諭牌,把它懸挂到門廳,象征榮耀”。“聖旨匾”則是由於聖旨不方便隨意示人,但是為了能夠光耀門楣,古代官員就會把聖旨的內容刻在匾上,然后懸挂起來,同樣起到一種光宗耀祖的作用。

  展覽中還有光緒二十七年慈禧一道懿旨的復制品,上書四個大字“一視同仁”,主要內容是廢除“滿漢不通婚”的祖制,解除婦女纏足的陋習。但有趣的是,這份名為“一視同仁”的懿旨,實際內容又非等同視之,因為它規定選秀女仍隻能從滿族中挑選。

  文/記者宋潔 實習生盧思宇

  圖/記者 張宇明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