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 作家、詩人。1962年生於重慶。1981年開始寫詩,1988年開始發表小說。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孔雀的叫喊》、《飢餓的女兒》、《K》、《好兒女花》等,詩集《魚教會魚歌唱》、《我也叫薩朗波》。曾旅居海外,現居北京。 亞當·威廉姆斯 小說家,商人。牛津大學英國文學專業畢業,曾在香港和台灣學修中文,現任英國怡和洋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代表。目前出版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慈禧的面子》、《乾隆的骨頭》和《龍之尾》三部曲(前兩部已在中國出版)以及《煉金術士之書》。
■亞當·威廉姆斯《慈禧的面子》
■虹影《奧當女孩》
虹影×亞當·威廉姆斯,當兩種語言在文學中相遇——
■新快報記者 梁靜 實習生 李柴菁菁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故事,關於愛情,也關於文學。
有一位酷愛寫中國故事的英國男作家,與一個來自中國的女作家結婚了。他渴望筆下的中國故事可以得到妻子的認同,於是,他每寫完一章,都要大聲地念給那位女作家聽,尤其是寫到“文革”的事。“這些故事,我太熟悉了,寫得好,不過你該寫得更好,更特別一些,那就會好。”女作家總是這麼說。
這位男作家很生氣,說發誓再也不寫了,可是第二天,他重寫了,結果寫得真的非常好。當男作家的四本長篇終於要在中國出版的時候,女作家拋下所有寫作計劃,花了一年的時間幫助出版社對譯文校對、編輯。每一本小說譯成中文是60萬字,四本是240萬字,工作量相當大,而且為了更易讀,她還瞞著丈夫“偷偷”刪了很多字……
這就是作家虹影和她的丈夫亞當·威廉姆斯的故事。
10月31日,他們來到廣州,與讀者分享亞當的兩本書《慈禧的面子》與《乾隆的骨頭》。對他們來說,這兩本書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他們的相遇,便是從這兩本書開始。
“他讓我想起我第一次出書的情形”
虹影與亞當相識於2004年的朋友生日宴會上,當時亞當在英國剛出了第一部長篇《慈禧的面子》。“如果你出過書,你會知道,出完書后整個人都像浮在半空中一樣。”自我感覺良好的亞當,聽到虹影也是一個作家以后,就以一個前輩的身份不斷跟她說在英國出書要注意什麼。虹影沒有答話,只是一直聽著。等宴會過后,朋友告訴亞當,虹影已經出了30本書,在25個國家出版過作品。“那時候我的感覺,用你們中國的成語形容應該是‘班門弄斧’。”亞當看著身邊的虹影,捂著嘴笑了。
“他讓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出書的情形,特別的可愛。”后來,虹影讀了亞當的書,並寫了一封郵件給亞當,說他的第二部長篇《乾隆的骨頭》讓她想起了《日瓦戈醫生》。“講感情、講歷史、講戰爭,講那個時代人們內心的寂寞、孤獨和絕望,都是相似的。”結果虹影的這一句評價,被印在了《乾隆的骨頭》的封底介紹語上。
“這一段寫得真棒!”“當然啦,這是你的創意。”
文學讓這兩位用不同語言寫作的人越走越近,最終成為夫妻。亞當說,大部分時候,他們就像兩個工匠各自埋頭造著自己的房子,但有時候,他們也會從對方身上汲取靈感。“虹影是一個很好的作家,她讓我進步很大。”
亞當的第三部書,跟“文革”有關。亞當喜歡寫好一章就念給虹影聽。亞當總是讀得很動情,可是虹影卻一臉木然。“我常常提醒他:你寫的‘文革’,對於我這個經歷過的人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你應該寫得更特殊一些,更有特色一點,不要按照習慣寫法。”虹影是一個真誠而嚴苛的讀者。
書寫完以后,虹影重新讀了一遍,這一次,她讀得津津有味,甚至被書裡的一個情節弄哭了:“勞改”回來的女兒與母親默默地在咖啡廳喝咖啡,手指相碰的那一刻,兩人潸然淚下……虹影抬起頭望著亞當:“親愛的,你這一段寫得真棒!”看到妻子的眼淚,亞當在一旁捧腹大笑:“當然啦,這是你的創意啊。”
虹影如此評價亞當的“中國三部曲”(目前在中國推出了前兩部):“他第一部可以打7分,第二部打8分,第三部打9分。我覺得他越寫越好了,因為寫第三部的時候,已經遇到了我。”
他們的寫作×他們眼中的他們
亞當:虹影寫的書總是很實在
大道:你是一個英國人,可是為什麼喜歡寫中國的歷史故事?你會做一些什麼考據?
亞當:因為中國的歷史,就是我的歷史。我出生在香港,在內地工作超過30年,我是我們家族第四代在中國生活的人。我寫的很多故事,都是從我的祖輩上聽來的。
我有兩個外曾祖父,他們都是1895年就來到中國的英國人。一位是鐵路工程師,一位是傳教士。在很小的時候,外祖母就給我說過很多中國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是,義和團打進了長春,從南門進,我的外曾祖父和一家人從北門逃生。如果他當時沒有跑出去,就沒有我的媽媽,也沒有今天的我了。所以我的第一部書《慈禧的面子》,才寫跟義和團有關的故事。
歷史書對一個寫小說的人不是特別有用。我對小歷史更感興趣,一人是什麼樣的,他的回憶是什麼樣?我找到前輩的日記和記者寫的書,那時有很多外國記者在中國,記錄了自己的經歷。還有就是,我時刻銘記自己寫的是小說,而不是歷史。為了推進情節,在基本符合歷史的情況下我會虛構。我要寫的是故事,所以,每寫完一大塊,最重要大量的工作便是把純粹的歷史砍掉、砍掉、再砍掉。
大道:你怎麼看一個作為作家的虹影?
亞當:太難評價了,虹影每一個階段的書都很不一樣。《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這兩本書,她很勇敢地寫自己的故事,她寫的書很實在,說真話,能這樣做到的人不多,虹影很難得也很可愛。到了《奧當女孩》和《米米朵拉》,虹影開始寫一些也適合給小孩看的故事。這兩本書很了不起,我肯定寫不出來。因為越簡單的文字越難寫。你必須用很簡潔的文字,寫出就連小孩子都能聽得明白的哲理,這太難了。在我看來,虹影在這兩本書裡寫的每一句話都是藝術品。
虹影:為追一部女巫電視劇他可以跳海裡
大道:從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到童話書《奧當女孩》,你還寫過散文、詩歌,你嘗試過各種不同體裁的文學,為什麼你總能保持旺盛的創造力?
虹影:小說不能填充心裡的空白,隻有詩能。不管用何種形式表現,我本質上是一個詩人。至於為什麼我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可能別人看到事情的一個方面,而我能看到許多方面。我是一個靠想像力生活的人。因為私生女的身份,童年時期的我沒有朋友,那麼我就開始想象我有很多朋友。我住在一個四合院裡面,有十三戶人家,晚上院裡有蝙蝠飛來飛去,我就想象它們是我的朋友,它們在為我跳舞,在為我講故事。我很幸運我生活在那樣的一個環境裡,想像力讓我活了下來,讓我的文學開始了奇幻的旅程。
大道:你的丈夫也是寫小說的,而且還寫中國的故事,你怎麼評價他的小說?
虹影:首先是浪漫而勇敢,亞當對故事特別著迷。他跟我說,小時候住在香港,有一天他和他家人在船上出席一個宴會,但心裡卻惦記著一部關於女巫的電視劇,他趁著大人們不注意就跳下海想游泳回家,最后被人從海上撈起來了。他就是一個這麼浪漫的人,總有很多突如其來的想法。寫作時,他也是這樣,敢於開拓,雖是一個外國人,卻以一種日記記錄的史詩精神寫中國故事。
第二是平常心,他從不懼怕什麼。第三是想像力,他可以想象出另外一個國家發生的事。我常常說他寫的“勞改”情景絲毫不亞於張賢亮。第四是誠實,他拿出一顆心真誠地與讀者交流,心裡的感情原原本本地通過文字流露出來。這四點,我覺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