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1948: 無戰事的北平 一斤玉米面要100斤法幣

張小英

2014年11月11日09:30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948: 無戰事的北平

   1948年12月,國民黨軍隊在午門前進行新兵訓練。

  ▲1948年6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反扶日大游行”,反對美國扶持日本。圖為清華大學學生通過西四牌樓。

  ▼北平市民在街頭閱報欄看前方戰事報道。

   1948年10月,北平城中許多有錢人為躲避戰火乘飛機逃往南方。

  ▲北平機場停著的卡車上滿是行李。

   1948年8月26日,清華大學為朱自清先生舉行追悼會。

  ▲1948年11月,北平街頭倒賣銀元的投機者。

  最近熱播的歷史劇《北平無戰事》好評如潮。該劇講述了1948年至1949年,國共兩黨在北平城內最后的較量。而現實中,1948年的北平也的確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1948年初,北平物價飛漲,“買一個雞蛋要24斤法幣(當時流通的貨幣),一斤玉米面要100斤法幣,法幣首尾相連二裡半,可買粗布一尺。和前一年相比,糧價整整上漲149倍。”米面糧瘋狂上漲,老百姓的生活每況愈下。8月份,扶搖直上的物價,已遠遠超過了百姓的承受能力。為了緩解危機,國民政府決定發行金圓券。但事與願違,物價不但沒有穩住,金圓券也越來越不值錢,老百姓再一次陷入絕望之中。這時,銀元變得流行起來,前門、宣武門、東單、西四、鼓樓等地,都出現了銀元交易市場。街頭也多了手中現洋叮當作響、口呼“買兩塊,賣兩塊”的銀元販子。

  北平老百姓終日在為如何填飽肚子發愁,渴求物價平穩。當時市民的工錢是用面粉或大米支付的,然而米面糧的全面漲價導致工資嚴重拖欠。3月24日,北大、清華、燕京、師院等六所院校的學生到行轅請願,要求配發各院校教職工面粉,並為貧困學生設置救濟金。各大學校、醫院等機構,也都相繼出現了工人罷工、教師罷教、醫生罷診、學生罷課的情況。北平陷入混亂之中。6月20日,清華大學八十名教授為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發表聯合聲明,並拒絕購買美國援助的每月兩袋平價面粉。身患胃病的朱自清寫道:“此事每月需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余仍決定簽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應直接由己身做起”。半個多月后,朱自清因胃穿孔,與世長辭。

  北平城四處彌漫著黍離之悲,老百姓也惶惶不可終日。每天都有人逃亡,達官顯貴們不顧一切地乘船或飛機逃往南方。蔣介石當時還指示中央研究院院長傅斯年將北平的一批知名教授接往南京。北大校長胡適、清華校長梅貽琦等相繼南下,而大多數教授並沒有離開北平。北大哲學教授馮友蘭回憶說:“當時在知識分子中間,對於走不走的問題,議論紛紛。何必走呢,共產黨當了權,也是要建設中國的,知識分子還是有用的”。

  此時,許多貧苦百姓成為無家可歸的人。天壇、中南海、太廟、國子監、雍和宮等都成了收納流民的避難所,情況非常淒慘。

  城裡備戰的氣氛越來越濃。從11月份開始,國民政府在市內街區征召新兵,大量的軍隊陸續被調入北平。美國漢學家德克·博迪目睹了傅作義在北平城裡部署軍隊的情形,他在日記裡寫道:“馬路上擠滿了一隊隊的士兵,隆隆駛過的軍用卡車以及長隊的兩輪馬車上裝滿了牲口的飼料,士兵的被褥和其他裝備。北平城裡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的士兵。”大批東北野戰軍也在此時,從山海關兵臨城下。北平被圍困了。由於煤炭供應緊缺,公共用電停止供應。繼而自來水也停止供應。北平成為一座孤城。

  終於挨到了1949年1月20日,國共雙方宣布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把士兵從城裡撤出,人民解放軍進城維持秩序。被圍困兩個多月的北平,開始恢復正常,老百姓也迎來了新的黎明。

  張小英/文

  本版圖片由東方IC、FOTOE、徐家寧提供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