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記者 許心怡攝)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許心怡)明日是首個國家公祭日,今天,《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的作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受邀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向網友講述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始末,以及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分享創作感受,與網友一起向死難者默哀,緬懷歷史,拷問現實。“我們國家國民性當中一個非常弱的地方就是奴性。這一點,今天中國人依然要高度警惕!”何建明如是說。
何建明提出疑問,為什麼日本侵略時,中國有很多漢奸出現?“有時候看到日本十來個人押著我們老百姓幾千人上萬人,他們拿著機槍掃射,把我們這些人全打死了,我們這些人干什麼去了?反抗了沒有?”何建明說,“有反抗,但是不多。我看到血淋淋的現場,很多幸存者有什麼樣的記憶?他們說,當敵人機槍掃下來,看著一批又一批人倒下的時候,藏在別人的身子底下。這是什麼概念?有很多人就靠別人用身體擋住子彈,然后把他掩護了。我們中國人的血性在哪?這種思考既是對歷史的,也是對現實的!設想一下,大街上出現一個暴徒殘害百姓的時候,有多少人能站出來跟暴徒斗爭,昆明火車站事件難道不是一種說明嗎?”
何建明表示,今天中國確實進步很大,也很強大,但未必如我們所想的強大,我們民族的素質還有點“虛胖”。什麼是“虛胖”?就是一個人看起來長很高大很魁梧,其實都是肥肉,不夠結實。“我平時經常聽,特別是在學校的小年輕,很多人說這個社會跟我沒有關系,我把我的事情干好就行了。過多的自我、過多的自私,國家民族這種公民意識沒有,我覺得很危險。”
“對作者來說,創作中有痛苦的一面也有興奮的一面。痛苦的一面就是面對這樣的歷史事件,當感情沉浸下去會非常痛苦。痛苦到什麼程度?它超越了對死難者同胞的痛苦,我會看到我國的那些好的文物、好的歷史的東西,給日本人搶走了,而我們還那麼麻木,不了解不去關注,這是我特別痛苦的東西。再一個是看到我們民族的奴性,任人宰割。當敵人的屠刀宰割我們自己同胞的時候,我們旁邊的人還在樂呵呵或者表情麻木,這種感受所帶來的痛苦,遠比我看到日本人血腥殺戮的場面更痛苦!”何建明說,“興奮、激動是我對這部作品的一種新發現,讓我感受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我了解敵人,再把我的了解、我的發現傳遞給國人,讓他們清醒地知道,要過好日子必須知道應該干什麼和必須干什麼,和今后如何干什麼,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我想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