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北师大附近野草书店开始清仓、即将关闭的微博迅速在网上传播,导致大批读者前去购书。似乎实体书店越来越没落,甚至可称为“夕阳产业”,可仔细分析书店的生存环境,不难发现,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我们对实体书店的需求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在内地为实体书店的未来命运担忧时,香港的书店却活得很滋润,比如在业态上的创新,改变售卖场所的传统定位,营造“公众文化生活的空间”,而其生存的秘诀,则是靠销售量经营,同时还免受电商和盗版书的冲击,真好像是香港是书业的一片乐土了。
虽然实体书店的倒闭让读者看着很心痛,但从书店的经营角度来看,那些已倒闭的书店在经营上并不是那么理想,而电商的冲击,读者购书需求的改变只是加剧了这一倒闭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不过,这并不能构成威胁书店生存的理由。倘若将书店的经营困难归结为大环境的问题,是无法正视书店创新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商业经济时代,在众多商业、消费模式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商业异军突起,做得风生水起,倒是书店还在延续传统的模式经营,很显然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去影响读者。
不特如此,实体书店在定位上,仅仅是强调“新业态、新空间、新体验”,而在书店的具体细节上欠缺思考,在读者心目中所营造的形象,可能就是带有许多缺憾的。在借鉴商业模式上,也有书店走在前列,由此,我们观察北京万圣书园、贵州西西弗书店、成都今日阅读书店、西安万邦书城、南京先锋书店的模式,就可能会发现,它们依然是读者心目中的“圣地”,这除了良好的口碑之外,就是它们还以新的姿态和形象,打动了读者。
今天的网络书店俨然成了书业的主流,不少出版机构把精力也放在网络书店上(在现金流上,回款的速度得以保障),由此带来了网络依赖症。但实体书店跟其相比的,并不是反映在价格的优势,而是阅读氛围的营造,书店的在场感,以及图书的实体感,而最为吸引人的当是温馨的服务,这是网络书店所无法提供的。在实体书店的未来上强调的是个性和专业,这也是大众的网络书店所无法提供的。
如果说,对实体书店的未来悲观的话,我愿意相信,书店作为一种商业体,它一定得跟市场接轨,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经营方式上,而是将书店打造成留得住读者的“人文空间”。在这一点上,港台的实体书店就值得借鉴,并可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