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六朝古墓发现盗墓者尸体 疑同伙想独吞陪葬品--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江宁六朝古墓发现盗墓者尸体 疑同伙想独吞陪葬品

2013年07月11日11:20    来源:金陵晚报    手机看新闻

  盗墓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早在战国的《庄子》就讲过一则大儒小儒合伙盗墓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安死》里说:“宋未亡而东冢掘,齐未亡而庄公冢掘。”宋、齐两个国家还没灭亡,而他们先王的墓就被盗了,可见当时盗墓贼的猖獗。而位于安阳洹水南岸的商代王陵区在春秋时期便已沦为废墟。后世的盗墓贼更是变本加厉,经考古发掘的墓葬很少没有被盗过的痕迹,就连深埋地下两千年的秦陵兵马俑也发现了盗洞,而发现盗洞最多的是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竟有各个时代的盗洞共247个。

  除了这种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摸摸的盗墓贼外,还有一些人,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掘墓挖坟,他们被称为“官盗”。其中,最早的当是伍子胥,他替父兄报仇将楚平王发冢鞭尸;而最有名的则是曹操,为了筹集军资,竟在军中公然设置了盗墓的官职,《为袁绍檄豫州》:中指责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而黄巢组织四十万人掘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居然只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沟,还挖错了方向,终于没能得逞,被后人嘲笑为“史上最笨的盗墓贼”。

  盗墓的“困难”

  盗墓之所以不绝如缕,是由于我国厚葬的传统。《墨子·节葬下》有过这样的描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陵必巨。”不仅追求生前的繁华,还要保住死后的富贵,把大量的金银珍玩用来陪葬,但随之也就招来了盗墓贼的觊觎。那古人又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被盗呢?

  首先,当然是设立严刑峻法了。例如,汉朝法律规定:“发墓者诛。”直接是杀头重罪。唐朝则视情节轻重有详细规定:“于墓熏狐狸者,徒二年;烧棺撑者,流三千里;烧尸者,绞。”不但盗墓,就是烧别人坟茔里的树,也要挨一百大板。至于盗帝王陵,在各朝各代都是要诛九族的。

  然而,“高风险”毕竟抵不住“高收益”,还是有很多盗墓贼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于是古人又只有在坟墓设计上下工夫了。

  记者采访到江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据介绍,并不像小说和电影中那么玄乎,基本上不会有箭镞、毒气之类的机关,水银虽然确实有,但主要是用来给尸体防腐。

  常见的防盗方法是“积沙”和“积石”:在墓室里填埋厚厚的沙子,使盗墓者不可能挖洞进入;或者在墓室四壁砌上巨石,盗墓者挖到石头可能会误认为没有墓葬,即使没被误导,地下的千斤巨石,也会使他们束手无策。有的古墓更可能“积沙”、“积石”并用,一层石头夹着一层沙。

  然而,随着盗墓贼采用现代科技,这些措施已经难不倒他们了。相比之下,“疑冢”倒是最有效的方法,相传有“七十二疑冢”的曹操墓至今仍未找到。

  盗墓在江宁

  盗墓贼的“圣地”自然是关中和河南,但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也无疑是他们的“乐土”。

  据江宁区博物馆的相关人员介绍,南京市博物馆近三分之一的文物出土于江宁,而在江宁的众多古墓中,只有沐氏家族墓葬群中的沐瓒墓没被盗过。

  在湖村一砖瓦厂附近的六朝古墓里更发现了一具奇怪的尸骨,经考古专家鉴定,这正是一名盗墓贼,估计是同伙想独吞陪葬品,于是将他杀死。

  江宁区最著名的盗墓案当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康永海案,康永海是江宁“土产”的盗墓贼,据说出生于盗墓世家,经常到江宁的古墓中“淘宝”。他在将军山的沐英墓中盗出了一只梅瓶,瓶上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被文物专家鉴定为一级国宝,系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现为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得知此瓶流传于黑市,主政南京的刘伯承大为震怒,要求对此事彻底调查,康永海也因此事发,被逮捕后遭公审处决。

(来源:金陵晚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