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诗人雷抒雁的生平往事

交往雷抒雁【3】

白描

2014年02月25日14:4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部队转业后,雷抒雁的工作动过数次,一段时间里并不如意,1993年调到《诗刊》任副主编,1995年再调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才获得适合于他的天地。同年,中国作协发出商调函,拟调我进作协办公厅,未获外专局同意。1999年,中国作协领导问我还想不想动,这次拟让我去的是鲁迅文学院,职务是副院长。我早有回归作家队伍的愿望,进入作协系统我是很乐意的,但具体到鲁迅文学院,我有犹豫。雷抒雁是那里的当家人,一个县的乡党,同在一个单位,一个是一把手,一个辅助执政,别人会不会说闲话?特别是鲁院内部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雷抒雁是在结帮拉派?雷抒雁倒是积极支持我过去,认为我的担心属于多余,别人有什么想法管不着,关键是秉公出发,正派做人,端正行事,齐心协力把鲁院的工作搞上去,谁人还有什么话再说?抒雁的话在理,我下了决心,当年7月,我调入鲁院。

我和鲁院注定有缘。1983年,我曾有一次进入鲁院的机会。鲁院那时还未更名,叫文学讲习所。那年招生,要求各地作协推荐青年作家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去学习,陕西在物色人选时,我报了名。陕西作协领导研究,开始选定的也是我,事情几乎都定了,但后来却发生了变化。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胡采找我谈话,通知我推荐人选最终敲定为汉中的王蓬。胡采说,调我到陕西作协的本意,就是为了加强《延河》的编辑力量,刊物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我若去学习,势必会影响本职工作。就这样,我与鲁院失之交臂。王蓬那届学员就是著名的“文讲所八期,”可谓人才荟萃:刘兆林、邓刚、聂振宁、乔良、朱苏进、黄尧、唐栋、张石山……这些人中后来出任省作协主席、将军、部级领导干部的就有多位。鉴于这期学员尽是当时文坛的生力军,在他们入学不久,《延河》决定派人前往北京组稿,这个人就是我。我在北京先后待了一个多月,天天跑文讲所,天天泡在这批学员当中,在此期间,《延河》副主编董得理、评论组组长王愚等还专程赶赴北京,请八期全体学员在北海公园划船游园,在仿膳宴请,文讲所领导李清泉、徐刚和部分老师也都参加。当时全国各地文学刊物纷纷派人向他们约稿,最终大获全胜的是《延河》,他们当中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每人一篇,《延河》以连续两期的篇幅推出这期学员小说专号。这是我与鲁院的又一次际会。我最终走进鲁院,成为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算起来,已是第三段缘分了。

鲁院于1984年修建的校舍在朝阳区东八里庄。这地方我没有去过,赴任那天,雷抒雁陪我走进校园。此前他曾如实向我介绍,鲁院办学经费拮据,日子不好过,让我做好思想准备,调我来也是想让我与大家共同努力,开拓局面,让鲁院获得大的发展。尽管他这样说过,但当时鲁院的实际状况还是出乎我的预料。鲁院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国家财政给鲁院投入很少,所拨经费存在巨大缺口,只能靠收费办学维持生计。雷抒雁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带领全院人马举办各种类型的作家培训班,开源创收,节流度日。2000年,我和雷抒雁之间,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执,在院内,我分工负责行政、党务、人事和财务,由我批准,学院购置了三台电脑。电脑送来后,抒雁大为光火,认为穷日子有穷过法,买电脑是奢侈,是浪费,钱花在了不当花的地方。他还有一个理由,不能在台面讲,只能关起门对我嚷嚷:鲁院有几个懂电脑的?就那素质,配用电脑吗?我对他讲:一个国家级文学院,没有电脑办公是不行的,人员素质低,那就从学电脑开始,改造人的素质吧。这人也有他的特点,反对归反对,嚷嚷归嚷嚷,你坚持了,他也会依了你。

那时,学院一位负责接送外聘老师的司机,利用认识某些老师的关系,与校外几人联手,私下办所谓的文学培训班,既不合规,也无质量,还抢了鲁院的生源,雷抒雁获悉后,快刀斩乱麻,立即解除了那位司机的聘任合同。原来接送院领导的司机改为接送外聘老师,那辆收回的车交我开,上下班由我接送他和另一位副院长胡平。就这样,我这名副院长,兼任司机数年,上班三人一车到学校,下班三人一车回家。我们三位院长之间,关系非常协调,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在车上便商妥。我和胡平都喜欢听抒雁在车上高谈阔论,他洒脱的天性,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才思,睿智的语言,在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表现得更为淋漓。他看待事物,观察问题,常常不同凡俗,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超常的见解。比如说鲁院就是一张火柴皮,来学习的作家就像火柴头,都有燃烧的潜质,鲁院需要做的就是让两者那么一擦,点亮他们思想的火苗,引燃他们创造的才华。谈作家的生活积累,说农村妇女看鸡会不会下蛋,手指头塞进鸡屁股里一摸便知分晓,作家写作肚子里先要有货,腹内空空,下个什么蛋?再比如他对“以德治国”有自己的看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怎么能光强调以德治国?德治思想包含了太多人治成分,应该说‘以德治身,依法治国’。”有时下班送了胡平,我和他想吃家乡饭,就开车满大街转悠,找寻陕西饭馆。油泼面、羊肉泡、肉夹馍、腊汁肉、水盆羊肉、荞面饸饹、辣子蒜羊血……都是我们踅摸的吃物。一次岐山县委赵书记来京,介绍阜成门附近开了一家岐山面馆,下了班,抒雁和我从东四环外的东八里庄跑到西二环的阜成门,四下寻找,转了好多圈,终未找到那家馆子。遗憾中,我们只好走进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筷子刚把面条挑起来,抒雁就直皱眉头,满脸的不屑:“哼,这也叫面条?搁咱那谁家媳妇把面做成这样子,还不让男人骂死?”

有一次,我和雷抒雁同时回泾阳,在县城姐姐家吃饭:搅团鱼儿、萝卜馅饺子、芹菜麦饭、醋溜笋瓜、炝拌莲藕等,都是些家常饭菜,雷抒雁和我却吃得直呼过瘾。这是我们早年熟悉的口味,除了家乡之外,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雷抒雁最感兴趣的是饺子和醋溜笋瓜。那饺子所用的馅儿,是把萝卜切碎后搅合肉馅先在锅里微烹,泾阳话叫“拦”一下,成半熟状态,然后再加调味品包了饺子下锅。萝卜容易入味,这一“拦”,味道尽收,难言其妙。笋瓜类似西葫芦,但色白,比西葫芦脆,在北京和其它地方,我还没有见过有笋瓜生长和出售。从泾阳返京许久,雷抒雁还多次与我谈及在姐姐家吃过的那顿饭。他认为,人类最顽固、最持久的记忆,是味觉记忆。后来他据此写出散文《舌苔上的记忆》,没想到,姐姐家一顿饭,不光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且催生出抒雁的一篇美文。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