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很多作家喜欢用笔名来写作,对于“碧珊”、“碧珊女士”、“安娜”“冬芬”等这种既女性化十足,又中国味十足的笔名,如果单凭字面意思来若判断是女性作者,那就大错特错了。
民国时期的文坛是非常繁荣的,非常有趣的是,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上的文人在创作时喜欢用笔名,当时文人的笔名也成了一道争奇斗艳的风景,风姿各异。比如作家巴人在他的《巴人的笔名》一文中,写到了他曾用过女性化的笔名“碧珊”、“碧珊女士”,郭沫若用过“安娜”,茅盾用过“四珍”、“冬芬”;沈从用“茹”、“芸伙“若琳”,李大钊用“琴华”、“英英”等等。据说,曾有小伙子向肖楚女写信求爱,以为对方一定是一个楚楚动人的淑女,等见了面才知道原是须眉大汉。
民国时期的一些男性文人更是有个性,他们不仅给自己取了女性化十足的笔名,而且还在这种笔名后面加上了“女士”二字,这让人看上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是男性的名字。茅盾有一个笔名叫“冯虚女士”,刘半农有一个笔名叫“范奴冬女士”,周作人有笔名叫“萍云女士”、“碧罗女士”,赵景深有笔名叫“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孙席珍有一个笔名叫“织云女士”。最有趣的是柳亚子这位老诗人,他居然也有一个笔名叫“松陵女士”。
不过,巴金用“欧阳镜蓉”这个女性化十足的笔名,则是为了和当时的国民党白色恐怖进行斗争,不得已而为之。1934年初,巴金刚写完小说《爱情三部曲》之三的《电》,但是,《电》在上海准备出版时,被当时上海国民党当局的文化主管部门禁止出版。巴金便拿着《电》的稿子到了北京,在他自己编的杂志《文学季刊》上发表。小说的名字改为《龙眼花开的时候》,作者巴金的笔名改成了“欧阳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