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莫言恩师童庆炳辞世 曾做客本网谈莫言创作之路【2】

2015年06月15日14:0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童庆炳揭秘莫言学生时代的趣事:逃学差点没学籍

[主持人]:童老师把时间拉回到1988年,莫言上研究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同窗共读的还有一些现在的文学巨匠,包括迟子建、刘震云、余华、毕淑敏等等,当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莫言是表现十分突出的人吗?

[童庆炳]:那时候莫言表现为中规中矩的一个学生,他很遵守纪律,静静地在那里听,静静地在思考问题,那时候也有一些趣事,他们都住在一起,他们的关系非常好,互相之间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中间三年时间也发生过一些事实,比如莫言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来问他,我说你《红高粱》小说里面写到:“我爷爷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酒就变得28里香”,我说你如何给读者理解这个细节。莫言站起来说,他说:“老师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回答。酒缸里是高粱,尿撒下去以后会起化学变化,于是变成28里香。”我当时就和莫言说,我说:“你这种解释是一种纯化学的解释,这种解释是没有艺术说服力的,”我说你这种解释不对。然后我给他讲,这里面实际上是写出了人的一种心理结构,我们近百年来,中国人在晚清、民国初年那些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受人家的欺侮,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受列强的欺侮,我们变得很自卑,老百姓变得很麻木,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变得很自狂、自傲,就像义和团那样手无寸铁没有刀、没有枪,怎么跟着拿着洋枪的人战斗呢?这肯定是要失败的。但是这种自狂就是由自卑到自狂的心理。我说你那个小说的细节就是当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红高粱。当时他说他的这个红高粱,经过一泡尿就可以变成28里香,香气四溢,百里之内都能闻到,似乎是这样。我说这个东西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结构,由自卑到自傲的一种心理结构。我给他举了很多例子,文革以来北京缺医少药,有很多老百姓寻找各种办法治病,本来是贫穷、缺医少药,但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种包医百病的药,最早是红茶饼疗法,后来是甩手疗法,后来是鸡血疗法,每天早晨起来看到老头老太太抓一只鸡把鸡血抽出来,注到人体中去可以包医百病,后来变成了气功疗法。

[主持人]:非常神奇的各种方法。

[童庆炳]:这是从自卑到自傲的过程。

[主持人]:始终是两个极端。

[童庆炳]:这是一种心理结构,我说你要从这个角度去解释,这种解释是社会学的解释、是心理学的解释、是艺术的解释。他一直站在那里,后来他坐下去了,说“我懂了。”

[童庆炳]:在这期间,我给他们上的一门课叫做“创作美学”,后来这门课整理成一本书现在叫做《维纳斯的腰带》,一会儿我送你这本书,这里有莫言给我写的序言。莫言对我的课,他有时候是要逃学,他不来上。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好的老师给他指点,并且你提到他是中规中矩的孩子,什么原因致使他逃学。

[童庆炳]:他有一次家里的房子出了问题,他要回家盖房子,所以缺了五次课,而我们规定这门课缺七次课拿不到学分,这门课没有成绩,以后很难毕业了,立刻通知他,他马上回来了,当时鲁迅文学院的某些老师吓唬他,说你这样做是绝对不行的,弄的不好要开除你的学籍,结果他很紧张,就到我家里,向我说明情况,说明他为什么要回家修房子,他说千万别开除我,我说我们北师大是有北师大的学生条例的,我们不会轻易开除一个学生,所以你放心好了,只要你认识到了,以后来上课就没问题了。

[主持人]:当时他跟你谈话的时候,他这种真诚也在打动您吗?

[童庆炳]:对,所以我在安慰他,我说你不用着急,你去上课就行了。后来他还写了一个检讨,所以他就过关了,他以后就是及时上课、专注听讲,当时他虽然自己搞创作,觉得理论没有多少用处,但是他后来给我这本书写序言的时候,他发现理论很有用处,他甚至从我的讲课的内容里面,他觉得我有一处讲的非常精彩,讲的非常好,举的一个例子非常恰当,他在模仿那个例子写了一部小说。

[主持人]:是什么例子?

[童庆炳]:我讲的是一个俄国作者写的一部小说《轻轻的呼吸》,主要是讲文学形式的力量,文学形式有时候可以改变文学的内容,《轻轻的呼吸》本来是讲女中学生的乱七八糟的故事,但是经过作家的形式的加工以后变成带有春天气息的故事,很美的故事。莫言后来也知道了文学形式有这样一种力量,所以他在模仿这部小说,自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他在序言中就提到这一点,他说从童老师那里学到一种方法,写小说要轻轻的写。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