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既生瑜何生亮" 与诺奖得主呼声同样高的作家盘点【5】

2015年10月09日08:0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资料图)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1961年,汉德克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学专心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的轰动。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代表作:《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骂观众》、《无欲的悲歌》、《去往第九王国》、《左撇子女人》。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Amos Oz)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

我意识到,自己身在哪里,哪里就是宇宙中心,即使你生活在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便是你的宇宙中心。——阿摩司·奥兹(Amos Oz)

阿摩司·奥兹是当今以色列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作家,生于耶路撒冷。著有《何去何从》(1966年) 、 《我的米海尔》(1968年) 、《触摸水,触摸风》(1973年) 、 《沙海无澜》(1982年) 、《黑匣子》(1987年) 、 《了解女人》(1989年) 、《费玛》(1991年) 、 《不要称之黑夜》(1994年) 、 《地下室中的黑豹》(1995年) 、 《爱与黑暗的故事》(2002年) 、 《咏叹生死》(2007年)等长篇小说和《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年) 、《恶意之山》(1976年) 、《鬼使山庄》( 中译本《忽至森林深处》) (1976年) 、《乡村生活场景》(2009年) 、《朋友之间》(2012年)等多种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公认为奥兹的巅峰之作,仅五年时间就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相继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获奖。阿摩司·奥兹能摘取歌德奖的桂冠,在很大程度上和《爱与黑暗的故事》的面世有关。

 

上一页
(责编:陈苑、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