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相遇中国文学:莫言为诺奖得主克莱齐奥幽默串场

2015年10月20日07:26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莫言为克莱齐奥幽默串场

  勒·克莱齐奥,出生于1940年,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等。他曾多次访问中国,任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名誉教授。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昨晚,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中国作家莫言相聚在北京师范大学。但这一次,莫言是来当主持人的,全场的主角是勒·克莱齐奥,他发表演讲的题目是“相遇中国文学”。

  “下面,请同学们朗读克莱齐奥的作品。”莫言一板一眼地说。印象当中,莫言应该是第一次当主持人,但他显然颇具主持人潜质,全程不仅从未出错,甚至还不时穿插风趣话。比如,当女同学向勒·克莱齐奥献花时,台下惊呼声四起,他瞬即发表点评:大家羡慕献花人,以后选人可抓阄。

  静静聆听学生们用中文、法语分别朗诵了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等作品片段之后,莫言又开始发挥主持人的作用,“下面请勒·克莱齐奥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你们好!”身材修长的勒·克莱齐奥拿起了讲稿,尽管他表情平淡,但表达的都是对中国文学的致敬,对中国作家的致敬。

  他和中国的首次邂逅,是在1967年,“尼斯的夏天特别热,天空一片橙色,我把它当成中国天空的颜色,在我看来这是个好兆头。”原来,那个时候,勒·克莱齐奥正在准备相关申请材料,他想去中国教法语。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关于他的请求,法国方面并未通过,他后来被派往了泰国。但他的中国情结在泰国并未受阻,而且,一位中国学生和他相识了,“他带着我在曼谷看过几场京剧,比如《白毛女》。”此后,勒·克莱齐奥一直未中断对中国作品的研读,他大量阅读孔子、孟子等人的中国哲学著作,还阅读有关道家的文章。

  勒·克莱齐奥还谈到了他读《水浒传》《红楼梦》的读后感。他认为,前者是一部理性的人在偏远的地方,面对政治动荡做出的思考。而后者更多让他体会到家族恩怨,它从女性视角出发,不像《水浒传》是对草莽英雄的描写。

  他对中国作家老舍的爱最为浓重。在他看来,老舍笔下是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却有莫泊桑现实主义的神韵。那部著名的《骆驼祥子》,在法国被译为《人力车》,“我读完后,感到老舍无愧为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勒·克莱齐奥还给《四世同堂》法文版写过序,认为老舍风趣幽默的文风,贯穿作品的每个段落,“老舍先生对狄更斯有过研究,他和狄更斯都是揭露富人的自私,都有对权力的讽刺,但他更具讽刺感。”勒·克莱齐奥认为,《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尤其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在这位法国作家的眼中,老舍总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事实上,他和世界上那些优秀大师,比如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一样,都是怀抱忧愁的。“他的忧伤我非常了解,老舍1966年去世,我去看过他的故居,还去过发现他尸体的湖边。”

  关于当今作家,勒·克莱齐奥提到了莫言和毕飞宇。去年他去了莫言的家乡高密,“最打动我的是,给莫言灵感的高粱地。最动人的时刻,则是看莫言出生的老屋。”莫言家房子简陋,还是30年前的样子,勒·克莱齐奥说,这家人经历的苦难,都在此呈现。“墙壁没有墙漆,它让我感到,莫言是如何凭着坚强的意志,激发出文学的才情。”谈及另一位作家,勒·克莱齐奥认为毕飞宇的作品更多展现了变化中的中国。“我喜欢听他讲童年,他把汉字画在农村的田间地头。”

  每年有三个月时间,勒·克莱齐奥都会来到南京大学教书,他喜欢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校园里。他目前正和中国学生们一起完成《中国诗选》的选编。“我们走过唐诗,最终抵达当代诗歌。”而和中国之魂的不断相遇,让他的生活变得愈加厚实。

  现场花絮

  “我来回答一个问题”

  “我来回答一个问题,让勒·克莱齐奥先生歇一会儿。”面对台下同学的提问,莫言机智地说。

  如何把一部小说写得真实?莫言说,有的作家写作比较感性,有梗概,或是有小说人物的一句话,就可以开始写作,丰富生动的细节是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但他更认为,把一部虚构作品写得让人相信,作家要有足够丰富的个人体验和生活经验,头脑中有像画面一样清晰的场面、风景、建筑,当然更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他始终相信,尽管可以用想象虚构,但精彩细节是虚构不出来的。言此,他想起了这两天和新疆建设兵团老战士聊天的细节,“他们形容蚊子的厉害,说鸟飞着会吧嗒掉到地上,是被蚊子咬的。”

  身为主持人,他还进行了最后的收尾,主题是关于他和勒·克莱齐奥。去年8月,两人在西安第一次见面。第二次见面,是去年年底勒·克莱齐奥到山东大学做演讲,还回了一趟莫言老家。“他参观了所谓莫言旧居。”莫言说,他当时没有注意到勒·克莱齐奥是如何走进自家大门的,后来县里一位摄影师送的一张照片,才揭开了“真相”:他是弯腰低头进去的。这位摄影师知道勒·克莱齐奥很高,而门很矮,于是预先埋伏起来,等着他弯腰低头进门的瞬间,拼命按动快门。”摄影师将照片命名为《法国人低下高贵的头颅》,莫言说这会影响中国作家和法国作家的友谊,他另起名《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言罢,现场听者大笑起来。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