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証人席
七年后,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溥儀承認,在黃絹信這個証據上,他撒了謊。
王慶祥告訴記者,那封“黃絹信”確實是溥儀親筆書寫,並托家庭教師日本人遠山猛雄帶給南次郎的,同期轉達的還有一封寫給日本大幫會黑龍會會首頭山滿的信件。
這也正是偽滿洲國覆滅后溥儀一直惶恐不安的原因。在偽滿洲國的成立過程中,他並不是完全被迫,他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在為審判日本戰犯作証的同時,溥儀也在極力為自己開脫著。
也正是因為這種心態,溥儀手中本來存有大批指証關東軍罪行的物証,卻因為怕牽連到自己而付之一炬。
毓喦回憶,1945年8月10日,溥儀出逃的前一晚,將內廷中所存的大量電影膠片、照片、書刊、畫報、信件、文件,交給自己和其他親屬,讓他們分別到緝熙樓的地下鍋爐、球場和游泳池進行焚燒,因為物品太多,險些釀成火災。
而在8月15日日本投降當天,在逃亡路上,溥儀又讓隨侍李國雄將剩余的最后資料——自己的日記銷毀。據溥儀另一個侄子毓嵣介紹,溥儀的日記從天津時代記到了偽滿末日,有很多本子,上面還依次編上了順序號。
如果這些証據出現在東京法庭,溥儀的証言將更具有說服力。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管“黃絹信”是真是假,布萊克尼的邏輯也無法成立。前蘇聯學者斯米爾諾夫在其著作《東京審判》一書中,對於被告律師的辯護手段頗不以為然,他寫道:“至於說溥儀成了投敵分子是自願還是被迫的問題,這個情況隻有在決定他個人命運的那一天,即當他作為被告人而不是証人應對中國法庭回答時才有意義。”
溥儀是不是有復辟的想法,絲毫影響不了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扶植偽滿洲國、侵略中國東北的事實。
黃絹信沒能奏效,布萊克尼仍不甘心,他轉而攻擊起了溥儀的心理防線:“1931年,中國政府把你當做賣國賊通緝,你知道嗎?你想過沒有,最終你自己也要以戰犯身份受到那個國家的審判!”
但是布萊克尼再次失算了,一直擔心會被送回中國受審的溥儀並沒有因此推翻自己的証言。
8月27日,溥儀完成了作証任務,乘機返回蘇聯。
溥儀本想在這一天再提供些更具震撼力的証言。26日的庭審中,溥儀說,下次出庭,他要談一談和日本天皇的交往。沒想到,這個提議反倒讓他的証人生涯宣告結束。
日本投降前,美國就允諾會保留在日本擁有無限崇高地位的天皇,不追究其戰爭責任。溥儀針對日本天皇的証言自然不會被批准。而且,二戰后蘇聯日益強大,冷戰的鐵幕已經逐漸拉開,日本成了美國遏制蘇聯的一個重要砝碼。這時更不會允許意圖揭發天皇罪行的証人証言出現。
回到蘇聯的收容所后,身邊人發現,原本寫得一手乾隆御筆字的溥儀,筆下的字變得歪歪扭扭。心有余悸的溥儀,用作偽的方式防備著東京法庭對“黃絹信”可能的質疑。
東京法庭沒有再和溥儀聯系,1948年12月23日,七名甲級戰犯在池袋的巢鴨監獄被處死,無論是強迫溥儀出任“執政”的板垣征四郎,將他誘騙出天津的土肥原賢二,還是授意他去日本“請神”的梅津美治郎,都因為曾經的陰謀與侵略行為被送上了絞刑架。
晚年,回想起那次作証,溥儀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仍然感到很大的遺憾。由於那時我害怕將來會受到祖國的懲罰,心中顧慮重重,雖然我確實說出了日本侵略者一部分的罪惡事實,但是為了掩蓋自己,我又掩蓋了一部分與自己罪行有關的歷史真相。”
美國記者布拉克羅在《另一個紐倫堡,東京戰犯審判內幕》一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皇帝形象”:“他在以出色的表現証明他是一個精明、狡猾和大有作為的偵察大師……如果溥儀是個自由人的話,他的表演一定是令人難忘的。鑒於他所處的特殊環境,他能做到這一步已非一般人可比。”
溥儀在蘇聯又被關押了四年,新中國成立后,中蘇雙方很快達成了引渡日偽戰犯的協議,1950年8月3日,溥儀惴惴不安地登上了前往中國的列車,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將他推上行刑場,他和偽滿洲國的數十位中日“官員”一起被送入了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儀作為首批被特赦的戰犯,獲得釋放。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