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科技名詞難度在哪兒
學科領域性強是造成科技名詞普及難度大的直接原因。經初步統計,“大會”所考察的800個詞條涉及近70個學科門類,覆蓋面非常廣。基於中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涉獵面來看,這些紛繁復雜的學科門類無異於座座門檻,給他們帶來不小的困難。
科技名詞背后的科技概念,是造成其普及難度大的根本原因。掌握科技名詞的本質是掌握其指稱的科技概念,即通常所說的“科學性”——也就是說,掌握科技名詞更多地依賴其所表述概念的整體性,而非僅僅掌握幾個單“字”然后再疊加記憶。以“矢量”為例,“矢”和“量”二字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組成詞后,在物理學中就用來特指“有方向的量”(在數學中稱“向量”),雖然是很基礎的概念,但是僅靠一般的生活常識卻難以理解。同樣,被參賽中學生書寫錯誤的“虹吸”“閏年”“阻尼”“焦炭”等也是如此。從這一點來看,在聽寫的同時,“大會”還安排了對詞匯進行整體意義或個別漢字的解釋環節,很有必要。
科技名詞的命名還非常強調“系統性”,這一點也區別於一般語文詞匯。科技概念一般通過恰當的命名,來展現其在整個學科概念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意義,比如“數”是“偶數”的上位概念,“渾天儀”是“儀”的下位概念等。以“蒸餾水”為例,以“水”結尾,代表是“水”的下位概念,而“蒸餾”則代表諸多化學制備工藝的一種。如果缺乏對某一門科學知識的系統掌握,即便是“字”再簡單,也無法通過詞義來准確推測詞形或字形。
掌握科技名詞大有可為
對各學科基礎科技名詞的掌握應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廣泛的、跨學科界線的基礎科技名詞教育不可或缺。以現代仿生學為例,動物的爪子、鱗甲,分別是起重機挂鉤和屋頂瓦楞的最初靈感來源,而鋸子、船槳的設計靈感,則來源於螳螂臂、魚鰭。如果中學生單純學機械、建筑、航海的深奧理論,卻不了解、領悟生物界的基本樣貌和個中機巧,何以獲得如此有創意的重大發現和發明呢?如今,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成果來源於跨學科研究,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提高目前中學生對科技名詞的掌握水平,其實大有可為。首先,要加強中學生對“字”“詞”關系的學習和掌握。中學老師在教授常用漢字時,有必要適當介紹與該字相關的科技名詞,既能拓展知識面,又能激發求知欲。其次,現行中學教育制度缺乏對科技術語用字及其規律的專項練習和考察,有必要將科技術語基礎用字的教育,貫穿於中學科學教育始末。化學元素中“金”“石”“氣”偏旁,代表不同的元素種類就是很好的例子,學會一條規律,就等於掌握了一批科技名詞。第三,有必要出版一些《中學生常用科學技術名詞詞典》,不用大部頭,就要案頭書,配上中學生喜愛的科普圖片,圖文並茂,讓學生們在課余能夠樂於翻看,增長見識之余培養科學興趣。第四,中學教育應堅持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引導學生關注時政要聞和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及時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科技名詞,如此才不至於寫不對“?裂”(與嫣然天使基金相關)和“三聚氰胺”(與三鹿奶粉事件有關)之類的常見科學技術名詞。
最后,筆者想強調的是,為了提高比賽難度,“大會”將少量非規范的科技名詞和個別古籍文獻中的生僻字作為考題的做法值得商榷,例如“荷爾蒙”“矽肺”“甾醇”(規范名分別為“激素”“塵肺”“固醇”)等。隨著“大會”的逐年進行,相信它對中學語文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引導作用會逐步凸顯,故“大會”有責任成為倡
筆者建議,與其通過考察生僻漢字來增加比賽難度,不如增加由常用漢字組成的規范的基礎科技名詞考察,使“大會”從單純的“漢字書寫”升級到“字詞並重”,讓人們在“快樂書寫”的同時,也能收獲更多的科學知識。
(張暉單位系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李志江單位系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