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反應
旅游業人士:長遠來看 收古城維護費可行
針對古城維護費,大理茶花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段魯昆昨日稱,2009年大理州市政府、雲南省發改委批復大理允許收古城維護費,但由於當時游客及網友對此頗有爭議,“考慮到旅游成本增加會導致部分團隊流失,就一直沒有收”。
大理海外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勛表示,在旅游業界看來,大理古城應該收取古城維護費。楊文勛說,大理每年都投入很多資金建設古城各項設施,旅游者一直都是無償參觀,而旅游產生的垃圾、基礎設施維護等各種問題都需要資金。
盡管段魯昆、楊文勛等旅行社人士都認為收取古城維護費短期內肯定會使得游客減少,但他們同時也都表示,從長遠來看,收取古城保護費是為了把古城建設得更好,讓游客在更舒適的環境裡游覽,“這才是發展的眼光和方式。”楊文勛表示,古城維護費是古城維護融資的手段,麗江古城建設得很好,與其收古城維護費有分不開的關系。
楊文勛表示,隻要解決好古城維護費收取的范圍和方式,古城裡的商戶能應對短期內客流量下降帶來的影響,收取古城維護費沒有問題,“如果大理開始收取古城保護費,不能像麗江那樣監管力度不到位,部分人要交,部分人可以逃掉,這些問題協調不好,古城維護費的負效果就可能會出來。”
大理州旅游委:暫無消息 或向古城內商家收費
大理州旅游委宣傳科相關工作人員昨日回應稱,大理州旅游委並無收取古城維護費的消息。
該工作人員表示,一旦開始收取古城維護費,就代表進入古城有一個門檻,旅游者、自駕游客、喜歡大理的藝術家和熱愛大理的人們很可能會因為收取古城維護費就跑掉了。今后可能會通過古城內酒店、客棧、餐館等提取部分資金,“例如從客棧、酒店的每間房費裡提取1元錢補充古城維護費用,而不是通過直接收取古城維護費的方式。”
委員熱議
維護費合理且透明 人們應該能接受
省政協委員、雲南電視台新聞中心播音組組長張齊昨日表示,獨克宗、大理、麗江古城都是以木質結構為主,一戶挨一戶,一片連一片,正是由於這樣的結構特點,古城內很多地方大型消防車都進不去。獨克宗發生火災時,一些露天的消防器材打開卻沒有水,其中除了天氣原因外,是不是還有管理的問題?
張齊認為,現在很多古城都存在被過度商業開發的問題,在重視收益的同時,人們卻忽視了古城保護的根本問題就是意識上嚴重關注。“如果說古城的保護僅僅面臨的是缺錢的問題,那其實是很好解決的。”她說,對於古城的保護要有機制支持,應當有地方保護條例給予支撐。
張齊說,即便是收取古城保護費,也要做到完全用於保護古城。她談到,麗江古城的維護費已經收取多年,但是還沒有看到這些維護費具體用到了哪些方面。作為旅游者和普通公民,都有權利知道這些款項的具體使用情況。
她表示,如果古城維護費收得合理,用得正確,有暢通的知情渠道,那麼人們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古城是公共資源 應由多方籌資保護
大理擬收取古城維護費,省政協委員、農工黨雲南省委專職副主委潘曉玲對此表示,古城屬於公共資源,全社會共享,“維護古城是必須要有經濟作為支撐的,按理說應該由政府投入,用納稅人的錢來保護古城,然而,每年的城市建設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政府財政緊張,也沒有那麼多的錢。”
“保護大理古城風貌不單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大家的事,需要全社會群策群力。”潘曉玲表示,應採取多種措施,由個人、企業及社會各界多方籌資對古城進行保護,可適當收取古城維護費。
潘曉玲表示,古城維護費收支應公開透明,應向百姓公布收支情況,保証收到的費用都是用於古城的搶救保護。
延伸閱讀
大理古城保護難點:私人擁有的古民居
大理古城始建於明洪十五年(公元1382年),距今已有630多年歷史。與麗江古城不同,2.25平方公裡的大理古城內居住著大量原住居民。
大理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洪碧輝介紹,目前大理古城共有15戶挂牌保護的白族古民居院落,這些院落均有居民居住,為私人財產。為保持大理古城風貌的完整性,確保白族建筑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大理古城古民居管理辦法》去年已實施,挂牌保護后的古民居院落必須保持建筑格局整體完整,不允許改、擴建。大理古城內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有杜文秀元帥府、城隍廟、大理古城南北城牆等14處、歷史建筑40處。這些重點保護對象都按照《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行保護。
洪碧輝坦言,目前大理古城保護中最為難的是對白族古民居院落的保護,因為白族古民居院落大多屬於私人財產,還存在一個院落為一家人共有的情況。古民居院落容易出現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跟不上的狀況,一旦出現,往往屋主一家人誰也不願先出錢修繕,“這是私人財產,政府沒法干預,古民居的保護確實挺為難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