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春節放鞭炮引爭議 主放者:不放煙花年味更淡了【3】

2014年01月23日07:29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環保部:適時擴大禁放區范圍

  □觀點PK

  主放者 不放煙花年味更淡了

  煙花爆竹“禁”與“放”的爭議背后是環境保護和傳統文化的較量。

  談到限制煙花爆竹燃放,一些人便產生了復雜情緒。在他們看來,燃放煙花爆竹一直以來是春節的重要內容,春節如果不放煙花爆竹,便少了不少年味。還有一些人認為,煙花爆竹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不能隨意變動,更不能破壞。

  梳理各方觀點,主放者理由很簡單,如果不放煙花爆竹總覺得沒了年味。老北京有句俗語:“過年了,姑娘戴花,小子放炮。”放煙花爆竹與貼春聯、守歲、拜年等一樣,是我國的習俗與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春節年味已經有些淡意,若再取消燃放煙花爆竹,可能就更沒年味了。

  主限者 霧霾凶猛必須得限放

  在過去一年中,自年初至年末,由北向南,霧霾波及整個中國。由此,當前支持禁燃禁放的聲音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為強烈,究其原因,除了燃放煙花爆竹行為本身存在安全隱患以外,環保意識的增加與讓人無可奈何的霧霾都成了支持者們的主要推動力。

  去年,北京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有67.05%的公眾認為“空氣質量”比“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氣氛”更重要。

  記者在杭州隨機採訪了近30位市民,超過八成市民贊成在春節期間嚴控市區煙花爆竹燃放。杭州市民李大姐說:“春節就是圖個喜慶。過年的方式多種多樣,也不僅僅隻有放煙花爆竹。現在霧霾這麼厲害,再不限制煙花爆竹,估計過年就得天天戴著口罩出門了。”

  相關專家認為,傳統文化固然重要,但也應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該與時俱進。

  “放鞭炮是傳統民俗,圖的是吉祥、喜慶和歡樂。”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社會學家楊建華說,“但眼下的環境嚴重地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從這個角度講,為了更好的環境,應該少放甚至不放。”

  相較而言,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蕭放更贊同柔性的倡導。在他看來,傳統習俗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需要,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是一個人所必需的。“對於傳統習俗採取剛性管理可能適得其反。對於政府部門而言,更為重要的是發現老百姓的需要,適應老百姓的需要,通過引導宣傳和彈性管理推動社會的發展。”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