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1日電 (陳苑)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談到了自己的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習近平坦言,“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並列舉出多項讀書的好處,“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讀書,可以養浩然之氣,塑造高尚人格。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是熱愛讀書的典范,他們將讀書當做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
習近平:讀書讓人啟發智慧 滋養浩然之氣
習近平在採訪中說:“我個人愛好閱讀、看電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認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他還列舉了自己曾經閱讀過的多位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裡、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薦書:《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
“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2013年11月,習近平參觀孔子研究院,將《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這兩本書拿起來翻閱時說。該新聞引發媒體與公眾的關注與解讀,這兩本書也“一夜暢銷”。
《孔子家語通解》以“通解”為名,首先有通盤解說全書的意思﹔本書的《代前言》是對《家語》成書、流傳及真偽等問題的梳理﹔每篇正文之前以“序說”通說全篇,幫助讀者理解全文,而后按段落分為“原文”、“注釋”、“通解”三部分﹔本書立足學術前沿、展示研究成果,在深入研究《家語》全書及各篇的基礎上,本書的序說認真、細致、准確、條理,注釋與通解則網羅、綜合各家,充分吸收現有注解成果,既做到擇善而從,不標新立異,又爬梳剔抉,陶冶渾成。
《論語詮解》立論高遠、體例新穎,兼顧學術性與普及性,對《論語》二十篇進行了十分有洞見的解讀。本書立足學術前沿,謹遵學術規范,結合新近出土文獻進行深入研究,補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學研究的不足,並對一些《論語》誤讀提出了新見。《論語詮解》體例由“概說”、“詮釋”和“解讀”三部分組成,每篇一個總“概說”,概括說明各篇的內容、主題思想及學術價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為“詮釋”和“解讀”,“詮釋”對各章主旨詳加闡述,並對重點詞匯和疑難字詞進行獨到、客觀的闡發﹔“解讀”重在對各章文義進行簡明易曉的說明。
李克強:不讀書就難以有思想火花閃爍
2013年05月,當時正在瑞士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了位於伯爾尼的愛因斯坦博物館,當被一位瑞士大學生詢問“你作為中國總理是否還有時間讀書”時,李克強笑著回答:“無論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時間讀書。如果不讀書,就難以有思想火花閃爍,也難以了解人類文明進程。”
薦書:《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2012年底的新華社人物特稿裡,曾經提到李克強常年堅持閱讀英文原著,尤其是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裡米·裡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甫一問世,立刻引起李克強的注意,他馬上要求發改委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密切關注”。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宏偉的藍圖: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裡、辦公室裡、工廠裡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並在“能源互聯網”上與大家分享,這就好像現在我們在網上發布、分享消息一樣。能源民主化將從根本上重塑人際關系,它將影響我們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會,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我們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嚴峻現實,因為這一現實將迫使人類迅速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否則,人類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險。作者敏銳地發現,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將再次出現——互聯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將結合起來,將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
王岐山:曾向下屬推薦閱讀《大清相國》
2013年,鳳凰周刊的一篇題為《王岐山臉譜》的新聞報道引發關注,文中提到王岐山曾向下屬推薦閱讀《大清相國》一書,使得該書在一些網購平台上售罄斷貨。據《大清相國》作者王躍文透露,2007年該書出版后不久就曾有媒體報道過王岐山推薦此書的內容。《大清相國》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個特定歷史境遇中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雲。本書成功描寫了清官、好官、能官、德官陳廷敬宅心仁厚、精明強干、從善如流、卻不乏鐵腕的形象。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