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論:“雷劇”高收視率折射出產業困局

趙 暉

2014年02月20日07: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雷劇”高收視率折射出產業困局

  電視劇《洛神》海報

  電視劇《天天有喜》劇照

  所謂“雷劇”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大多是指那些娛樂無底線、道德無節操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劇情天馬行空,情節嚴重注水,表演夸張出位,台詞弱智勁爆,人物關系混亂,情色、暴力、追逐名利、違反倫常是其慣用元素,“雷人”“狗血”“搞笑”是其常規標簽,美丑不分、以丑為美是其特點。但是,要特別指出的是,“雷劇”不等同於“爛劇”,“雷劇”之所以能夠博得高收視率,說明其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具有迎合低水平閱讀以至於低級趣味的“過人之處”的。

  “雷劇”高收視率已經成為電視劇產業的痼疾。越“雷”越有市場的播出亂象,讓大多以盈利為目標的電視劇制作機構陷入兩難處境:一方面,電視劇高收視率就意味著高回報、高附加值,也意味著電視劇產業乃至電視劇播出機構的高利潤。另一方面,“雷劇”高收視率無疑擠壓了正常的藝術創作,甚至導致不“雷”的正劇淪陷,顯現了電視劇產業面臨結構性危機。當資本邏輯綁架了電視劇的藝術思維,收視率成為檢驗電視劇價值的核心標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行業的無序化和無品位競爭怪圈。“娛樂至死”的“雷劇”“鬧劇”在高收視率的力挺下一路歡歌,創作上獵奇浮躁的心態愈演愈烈,已經危害到電視劇產業的文化品格和市場導向,污染了中國電視劇的生態環境。因此,國產電視劇藝術事業和文化產業亟須在尋路中突圍。

  “雷劇”使正劇受冷落

  從《丑女無敵》開國產“雷劇”先河以來,近些年大量專業生產“雷劇”的制作團隊和播出“雷劇”的平台不斷顯現。這些機構推波助瀾,主導了“雷劇”的發展,形成了古裝劇的妖魔化、歷史劇的戲說化、家庭劇的世俗化以及軍旅劇的偶像化、抗戰劇的神奇化等亂象。2013年播出的《新洛神》和《天天有喜》台詞粗糙、劇情荒誕。尤其是表現人妖之戀的《天天有喜》將古裝神話劇推向了“雷人”的新高度,集納武打、魔幻、虐情、無厘頭等各種元素,正所謂越“雷”收視越高。而《新洛神》中曹操與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愛上同一女人甄宓,一部歷史劇加入四角虐戀、叔嫂戀、婚外戀等元素。再如,《王的女人》對歷史進行任意解構,項羽與呂后互相愛慕,虞姬成了第三者。

  “雷劇”的大行其道,使得正劇播出大受冷落。2013年,正劇《隋唐演義》的收視率在播出期間被另一部同類題材的“雷劇”打得落花流水。在現實題材創作中,“雷劇”也頻頻出位。如2013年居收視率前列的《百萬新娘之愛無悔》以“雷”俘獲人心,大起大落的情感、離譜的情節使其在收視份額上趕超了正劇。為了高收視率,電視劇創作方還不惜拿歷史開涮,比如《箭在弦上》中弱不禁風的“女戰神”在被輪奸的情況下,三箭齊發射死幾十個敵人﹔《X女特工》裡女特工各個都身懷絕技,可飛天遁地。這些抗日神劇是港台娛樂片的大陸翻版,不注重人性深度,缺少對人物的塑造,單純借助獵奇的橋段、弱智化的情節吸引眼球。這種“雷”還彌漫到了一些軍旅劇的創作中,相當一部分高收視率的軍旅劇呈現出偶像化的特點,用軍旅劇的外衣包裹著家庭劇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也都是以私人情感為前提,少了軍人的鐵血豪情,多了商業重口味元素。

  國產劇創作上的困境與浮躁

  娛樂變愚樂,過度重視資本效應讓“雷劇”失去了道德底線。當相當一部分電視劇淪為收視率的附庸,文化精神的闡述與藝術價值的表達必將陷入重重困局。被收視率操控的資本之手助長了“雷劇”的泛濫,惡俗娛樂化的創作傾向已危害到電視劇行業整體的創作水准。若任其發展,必將把眾多的制作公司導向歧途,也將給整個行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換言之,如果播出平台依然將偏愛“雷劇”的收視率作為衡量電視劇播出好壞的硬性指標,必然會危害到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的健康構建。

  “雷劇”橫行加劇了國產劇創作上的浮躁心態。一些所謂的大導演、大編劇屈服於市場的結果就是縱容了低俗的肆虐,情節注水、台詞狗血、演員隨意發揮導致劇作分裂的先天硬傷,雖不算“雷劇”,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電視劇的藝術水准。像《精忠岳飛》這樣的大制作,雖有著明星陣容,但過度包裹的偶像外衣卻削弱了歷史縱深感。而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播出中間就因為過度注水而被停播。

  收視率可以作為電視劇播出結果的參照系數,但是絕不該作為衡量一部電視劇好壞的唯一指標,正確認識這一點是扭轉“雷劇”蔓延的根本。高收視率絕對不能等同於高質量。反之,有些電視劇具有高品質的文化含量和人文追求,雖然收視率不高,依然不能抹殺其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比如,央視播出的《大秦帝國之縱橫》,據索福瑞46城數據顯示,平均收視率為0.774,但其用戲劇化的影像記錄了秦帝國從奮起變法到富國強兵的輝煌。電視劇《推拿》收視率1.1,但劇中對人文情懷的守望和細膩入微的情感表達贏得了“零差評”的口碑。

  電視劇評價體系亟待改革

  質量上乘之作逆收視率的現象是電視生態環境遭娛樂化破壞的后果,究竟是“雷劇”誤導了觀眾的審美品位,還是收視率誤導了電視劇創作的方向?筆者認為,以收視率為主導的電視劇評價體系亟須改革,解決的途徑有兩點:一是改變樣本戶的採樣結構,引進更多具有高文化層次和審美鑒賞力的樣本戶進行監測,從源頭上提升電視劇的鑒別水平﹔二是優化電視劇現有評價體系,引入更為合理、科學的多樣化、多角度的評價標准,將專家點評、口碑評分,甚至社會價值反饋等指標列入評價體系裡。隻有從根本上肅清唯收視率馬首是瞻所帶來的創作上的負面影響,隻有真正實現收視率數據的科學性、准確性,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試想,如果過度娛樂引起思考衰竭,這將會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引向何方?將會把文明復興的中國夢引向何方?

  國產電視劇的創作已進入瓶頸期,是繼續屈從於資本市場的權勢,還是選擇尊重藝術內在發展規律,這是擺在所有影視人眼前的問題。當文化被低俗文化引導,我們的文明也將面臨空前的考驗。電視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消費品,商品屬性是其實現利益的屬性之一,但不是其本質屬性。電視劇作為藝術,還承擔著啟迪思想、傳承文化、激蕩夢想的責任,如丟了其文化屬性、藝術屬性,隻追求其消費性,那麼電視劇也就淪為淺薄娛樂的消費品。藝術需要俯身生活潛心創作,藝術更需要放低心態擺脫浮躁,期望中國的電視劇產業能快速經過調整期的陣痛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平台。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