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教父”陳果夫
一個甲子之前,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權傾一時﹔如今,是非功過均已隨歷史而去。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原始檔案材料浮出水面,昔日民國顯族的歷史正逐漸豐富與充實。
在中國近代史上,陳果夫是一位不可忽略的歷史人物。他與弟弟陳立夫一起,是國民黨“CC系”首腦,他歷任國民黨中央常委兼組織部部長,第三、四、五、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等一系列高職,長期掌管國民黨黨務系統,可謂權傾一時。他與胞弟陳立夫成為民國時期最有名的一對兄弟,遂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說。
然而,政海沉浮、時過境遷,在歷經一切成空之后的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這位昔日的“國民黨之黨魁”,在生命的黃昏,對人生和故鄉有了怎樣的省悟和眷戀?極具遠謀韜略、犀利筆鋒的他,最終又魂歸何處?
1
1951年,陳果夫因肺結核病逝於台北
陳祖燾,字果夫,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人,1892年10月9日出生,1926年后以字行。
吳興縣在清代為湖州府,乃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膏腴之地。辛亥革命前夕,這裡也是革命黨人特別活躍的地區之一。
1905年,陳果夫隨三叔陳其採去長沙,就讀明德學堂,1907年到南京入浙江旅寧中學預科,同年夏考入杭州的浙江陸軍小學堂,1911年夏,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是時,受二叔陳其美(字英士)革命活動影響,加入同盟會。作為民國史上的風雲人物,蔣家王朝在大陸叱?風雲的日子裡,陳果夫對其鞍馬緊隨,擔任了這幕劇中的要角。
陳果夫在國民政府中歷任要職,除了任國民黨中央常委兼組織部部長,第三、四、五、六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等一系列高職,是“CC系”首腦外,還從1928年10月起,任國民政府委員、監察院副院長﹔1932年8月,任導淮委員會代理副委員長,主持治理淮河至抗戰爆發﹔1933年10月起,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次年2月,任中央政治學校代理教育長,1939年7月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主任。晚年任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中央合作金庫理事長、土地開發公司理事長、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1949年暮春,解放大軍逐鹿中原,橫掃江南。1948年12月6日,國民黨統治在大陸潰退前夕,身體已非常糟糕的陳果夫,乘“中興輪”離開上海赴台灣,定居於台中雙十路八號。次年8月起,又因喉結核症發音嘶啞而不能言語。為了利於治病,1951年1月,陳果夫由台中遷往台北,住在台北市青田街一幢公寓樓裡。8月25日,因肺結核加重,導致病情難以控制,溘然長逝於寶島。
陳果夫走了,他是帶著愁思重重而又強作歡顏的復雜情感離開人世的。在他近60年的歲月中,在他從家鄉吳興出發直到台灣島的漫長人生軌跡中,對於國家和人民,公正地說,還是做了不少好事的,如在辛亥革命中,他積極參加反清斗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抗戰時期,他主張抗日,主張國共合作,為時人所稱道﹔在主持蘇政時期,他治理淮河,整頓民風吏治,對人民還是有益的。
2
陳氏兄弟與蔣介石非同一般的政治淵源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相對於姻親關系的孔、宋而言,蔣介石和陳氏兄弟的關系要簡單得多。陳果夫居於幕后,推行農村合作事業和縣政干部訓練等行政業務,陳立夫居於台前,掌控國民黨內組織系統和情報工作。但如果仔細考察陳果夫家世,就會發現,陳氏兄弟與蔣介石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淵源,陳氏兄弟的命運和他們在中國政壇上的起伏,是與蔣介石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二叔陳英士(其美)是蔣介石的結拜大哥,那麼陳家的下一輩也習慣稱蔣介石為“蔣三叔”。蔣和陳果夫名為叔侄,實為至交,上世紀20年代初,為國民黨籌集經費而在上海從事証券股票交易的時候,即是協同作戰的密友。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下令在廣州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黃埔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任命蔣介石為校長。
這年秋天,正在上海養病的陳果夫收到蔣介石派人從廣州送來的一封信,要他在上海採購軍校學生制服及其他軍需用品器械等。因為當時廣東的東西很貴,若在上海採購,加上運費,也比在廣州買便宜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陳果夫採購的第一批東西是五百套呢制服、帽子、皮鞋及其他皮件。因為是軍服,在交海關檢驗時被全部扣留。陳果夫十分著急,經多方奔走,請虞洽卿等人從中幫忙疏通,總算把被扣的大部分東西拿了回來,但皮帶、槍帶和刀鞘三樣東西被海關充公。雖然軍服等已發還,但海關禁止外運。經多方打聽,陳果夫探得上海有一家貨運公司,專替顧客逃關漏稅,包運貨物,且運費便宜,於是將貨物交這家公司托運。幾天之后,廣州來電說貨物已如期到達。
不久,蔣介石又轉給陳果夫一份孫中山簽署的委任狀,委任其為募兵委員,負責招兵工作。陳果夫先后在江、浙、皖三省招募4000多人,作為第一、二團教導隊新兵。同時,蔣介石又任命陳果夫擔任黃埔軍校在上海的招生委員,負責在上海的招生工作。
1925年,陳立夫獲美國匹茲堡大學採礦學碩士學位。9月回國,就任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室機要秘書,隨侍蔣介石,負責情報和組織工作。至此,深為世人詬病的“四大家族”雛形初定,而使得這一指控具有事實基礎的,正是蔣宋聯姻。但歷史學家認為:國民黨前輩中,蔣僅服膺孫中山、陳英士等一兩人。因此,信任這兩位前輩所信任的人,也是蔣氏當然的選擇。所以,無需蔣的提攜,他們憑借自身的影響和能力也能在國民黨中佔據重要地位。
……
陳果夫去世后,蔣介石親自頒布了“褒揚令”,稱其“資性弘毅,志行純篤,纘承革命家風,效忠三民主義,越四十年如一日。”
陳果夫的墓地選在台北市郊外觀音山西雲寺右側一塊山地上,這裡環境幽靜,景色秀美。1951年11月4日,陳果夫靈柩在觀音山墓地舉行了安厝典禮,鼓樂聲中,棺木緩緩入土。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