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
(王鶴瑾 攝)
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 (王鶴瑾)“讀書和看新聞不一樣,看新聞知道信息就行了,但讀書有一個思考過程,可以訓練思維能力、增強理解能力、提升精神境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今日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談“電子閱讀是否會取代紙質閱讀”時表示,“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可以長期並存。”
柳斌杰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和數字化的傳播,是很自然的技術進步過程,閱讀載體的變化,不會改變人類的閱讀方式,“因為閱讀是讀內容,對內容來說,並不會帶來任何根本的影響。”
柳斌杰指出,“信息的紙質保存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人類一千多年前紙上的信息原本至今仍保存著。”但是,類似膠片、磁帶一類的數字化保存方式的保存能力,估計不超過15年,“技術格式一旦進步了,原來的信息就全都沒了。現在我們國家有些十多年前,或二十多年前的重要信息全都不能用。”
柳斌杰表示,“紙質的形式會長期存在下去,”他主張大家好好靜下心來讀書,“訓練思維邏輯,使大家的精神世界能夠完成的發育,”紙質書的閱讀,對人的性情、性格、各種精神素質方面的訓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柳斌杰向網友們推薦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我最近正在看,作者把現實和幻想、夢想、理想交織在一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去世留下的孤獨不會是百年的,是上千年的,世界著名的大家的影響,就像我們過去讀西方的名著一樣都會有影響的。”
相關推薦:
延伸閱讀: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