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文心”四十載:奧地利孔子學院院長講述中國緣【3】

2014年09月30日10:1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文心”四十載:奧地利孔子學院院長講述中國緣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

  從五歲開始,李夏德就“突破了小小的奧地利”。他隨著父母坐汽車、乘火車幾乎游歷了歐的東部、西部和南部的所有國家﹔中學畢業后,他自己又開始游歷北歐的國家。

  “早在三歲左右,父母就帶我到過奧地利的冰川地區徒步。那時候我就開始見識到自然之美,而這種對美的感受讓我在日后接觸到漢語、游覽中國時有了莫名的親近,”他說。

  終於,他踏上開往中國的國際列車,維也納-莫斯科-北京,一路向東,歷時十天。從北京火車站出來,奧地利駐華使館的工作人員把他和另外一位同學送到了當時的北京語言學院,“從市中心好像沒多久就開進了郊區,一路除了軍車和公交車,隻有很少的其他車輛,自行車倒是顯得特別多”。

  “放下行李,我們就買了自行車,等不及去看看北京的樣子。結果一騎車出去,郊區沒有燈,也沒什麼車——偶爾有車開來,就是在黑乎乎的下坡路下也不開燈,那是為了節約。”李夏德說,現在反了過來,中國的汽車多了,而歐洲人騎自行車的越來越多了。

  他和同學們還完成了一次今天說起來都印象深刻的騎車旅行,他們從北京西北部的學校一直騎到十三陵,把所有能看的陵寢都參觀了,其中除了定陵,都是沒有修復的自然狀態。他說,“中國的郊區和農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仍然處於非常自然的狀態,而今天這種狀態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提醒我們必須非常謹慎而小心去思考發展對自然帶來的影響。”

  “那時的中國,在我眼裡是全新的世界,從未想過,太不一樣了,”他說,更感以外的是,在中國一年的留學經歷中,他還有機會來到鄭州,以及留下毛主席印記的韶山和湘潭。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易瀟、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