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賴聲川丁乃竺夫婦:在烏鎮的院子裡招待林青霞

2014年11月09日08:35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戲劇居然在小鎮裡發生了,這太瘋狂了

圖片

  賴聲川丁乃竺夫婦:造一個簡單而又艱難的夢

  去年為第一屆烏鎮戲劇節帶來開幕演出《如夢之夢》的賴聲川形容,烏鎮戲劇節對他來說也如同一場夢,“這是一個簡單而又艱難的夢。”

  透過戲劇元素為烏鎮注入靈魂

  賴聲川的夫人丁乃竺記得,早在好幾年前,黃磊演出《暗戀桃花源》的過程中,就多次向她和賴導提起“烏鎮”。多次游說之后,賴聲川終於答應前去看看。

  “賴老師看了很興奮,覺得江南有很多的水鄉,烏鎮有很獨特的魅力,這可能跟陳(向宏)總裁的視野有關。他把這個地方完全恢復到童年時代的記憶一樣,第一眼進來,我們就覺得整個烏鎮就像一個大型的舞台。但當時還沒有人住在這裡,好像少了一個魂。陳總恢復了它的形體,我們也希望有一種方式,把它的靈魂給找回來。”於是他們想到了透過戲劇的元素,為烏鎮注入靈魂。

  “賴大廚”親自出馬造“爐灶”

  方案敲定以后,黃磊便陪著賴聲川常來烏鎮勘察。烏鎮要做戲劇節,就必須得有劇場。對此,賴聲川除了親自致電設計師朋友姚仁喜,邀他來蓋一座烏鎮大劇院,更為烏鎮其他劇場的改造親自出馬。

  “賴老師做了這麼多年的劇場,就像一個大廚在廚房裡面,其實很清楚爐灶——劇場是怎麼一回事。他常常說那麼多人在做劇場,怎麼沒有人問過我們這些‘大廚’的?”

  丁乃竺說,丈夫除了喜歡戲劇,也很喜歡研究空間,“他隨身要帶著一個量距離的尺子,紅外線一照,自動測算距離。每座劇場怎麼改造,賴老師看了都會給意見、畫圖紙,他還自學電腦繪圖軟件,我們的建筑師朋友姚仁喜看了就問他,‘你要不要改行當建筑師好了?’”

  國樂劇場原來是一個唱評劇的露天劇場,賴聲川看了以后決定把它變成室內劇場,於是就著手畫圖紙。但建好以后,卻發現前幾排的觀眾席看舞台視線有問題。

  丁乃竺說:“他在這方面是個完美主義者,每看到一次,就感嘆一次,說跟自己的圖紙有落差。但要動就要花大錢,后來他自己想到一個辦法,可以不用大動干戈,隻需要把前幾排座位拆除了,墊高地面,再把座位間距弄窄一點。他們照做以后,今年戲劇節過來了,他很高興,坐在前排跟我說‘你看,現在沒問題了’。”

  第一屆請劇目全賴面子

  建好了劇場,還得有節目演。“第一屆烏鎮戲劇節,那是一個什麼東西啊?大家聽都沒聽過烏鎮,請外國劇目都得拉關系。”丁乃竺說,賴聲川靠著在國際戲劇界的人脈,為第一屆戲劇界請來了美國現代劇場教父級人物羅伯特·布魯斯汀,他帶來自己“莎士比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最后的遺囑》﹔還有尤金諾·芭芭帶領下的歐丁劇場,以及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帶來《鐵軌之舞》。

  正式演出之前,六個全新的劇場從未投入過使用。“同時開這麼多的劇場,開幕測試的時間為零,可能不了解的人會覺得沒什麼。我們做了這麼多年,很清楚這裡面風險有多大,就像你要開一家餐廳,你的前台、后台、爐灶全新,除了幾個主廚是有經驗的外,其他的全是新手、新設備。”

  好在丁乃竺從台灣地區帶來一支30多人的幕后技術團隊,分組帶頭展開工作。“最后那麼多劇場同時開,沒有一個出問題,我們都覺得太神奇了,要感謝台灣來的團隊。”

  在這家院子招待林青霞

  在烏鎮,賴聲川和丁乃竺常住的“家”緊挨著一所戲園子。這是烏鎮一所大宅子,房子一共五進,“一進是臨街的店鋪,戲劇節售票的地方﹔二進是藝術家談話的空間,三進是沈家戲園,四進五進是我們現在住的地方。”比較幾位導演的工作室,丁乃竺形容,“白天我們這裡人最多,晚上大家都去似水年華黃磊那邊。去年所有的貴賓來了都到我們家,青霞也住在這裡,她很喜歡,也覺得安全。今年本來也想請湯唯來,她拍電影來不了,她來了也是住這裡。”

  丁乃竺覺得,沈家戲園的家頗有點像早年他們在台北陽明山上的房子,天天高朋滿座,你來我往,有時候分不清誰是主誰是客。由於沒能常年住在這裡,庭中花草無法時時照看,朋友正打算送她高度仿真的人造花,用來裝點房子的各處空間。

  【最愛烏鎮一景】

  國樂劇場,有著六百年的老戲台,最不可思議的是它有一排后門,打開來就是一條河。設想戲在6點半開演,觀眾進場的時候,透過劇場的后門可以看到夕陽下山,余暉籠罩著一條河和河邊的菖蒲。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