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各不相同。在这些偶像身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国庆65周年,在国庆节到来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独家策划《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时代偶像》,让我们一同回望“时代偶像”,聆听名家的心声。
李昕(人民网 王鹤瑾 摄)
“保尔·柯察金对革命的追求和信仰给予我很大的力量。”原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在说起自己的偶像时,仿佛自己就是保尔,声音铿锵有力,“过去,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对主人公保尔说的一句话过目不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我觉得,人不能平平度过自己的一生,要对生活和事业充满激情。”
受到偶像激励 度过艰难岁月
“当然,我们年轻时所接触的文学作品都是革命题材,因此,正面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地植入脑海中。”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李昕阅读了更多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接触了更多的理念,但保尔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却没有丝毫动摇,“我做人、做事一直秉承着保尔那样的英雄主义信念,保持对生活的激情,鼓足勇气去克服一切困难。”
说起克服困难的勇气,李昕不由得回想起年轻时,在东北农村插队的艰苦岁月,“每天起早贪黑,天刚亮就敲钟起床,晚上天黑了才敲钟收工,一天差不多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而且还吃不饱,甚至冬天还得忍受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天气。”可是,如此艰辛的劳作之后,李昕却没有躺下休息,而是点起油灯,继续看书学习,“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5年。”
古语有云,功夫不负苦心人。李昕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我之所以没有放弃自我,就是受到偶像保尔的激励——保持学习的激情,怀揣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他说,“毫不夸张,我耳边就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不想普普通通地过一生’。”
“相信习近平也受过保尔的影响”
“我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我相信他们肯定也受过保尔的影响。因为他们也有过相同的经历,肯定也始终怀抱理想,所以才没有在农村消沉意志,才能在今天干出一番大事业。”说到这里,李昕有些慷慨激昂,他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而光源就是理想,因此,无论把金子放在何处,都会金光熠熠。
“现在在几个大学教书,也帮出版社做策划。”如今已经退休的李昕仍然胸怀激情,“下一步计划撰写关于编辑学的书,还有以前在三联发生的很多难忘的故事。”
【名家简介】
李昕:生于北京,在清华园中长大。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同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社任校对员,次年起历任助理编辑、文艺理论组副组长、当代文学第二编辑室副主任、综合第一编辑室主任、社长助理兼当代文学第二编辑室主任,《中华散文》副主编、副编审。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1996年12月被派赴香港工作,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后任执行总编辑、总编辑。2005年初奉调回京,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经理、副总编辑、编审,2010年12月任总编辑。
【国庆65周年·回望“时代偶像”】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