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若馆大佛堂首次亮相慈宁宫花园
展览内容:慈宁宫花园亦称慈宁宫南花园或寿康宫花园,简称慈宁花园。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和寿康宫的南侧,为两者的附属花园,是明清两朝太后、太妃们游玩休憩、礼佛以及祭祀先皇、寄托哀思之处。
慈宁宫花园是一座以佛堂为主、保存藏传佛教文物最多、供奉着完整藏传佛教神像系统的花园。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慈宁宫花园正式对外开放。其中花园内的咸若馆将成为故宫博物院目前保存的40多座藏传佛教原状佛堂中,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佛堂。
故宫专家点评:紫禁城内一共保存有四座花园,分别是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也称“西花园”)和宁寿宫花园(也称“乾隆花园”)。御花园与慈宁宫花园一样,始建于明代,后两座花园则建于清乾隆时期。其中只有慈宁宫花园是专门为太后、太妃们服务的,这是它最独特之处。
参观小贴士:开放后的咸若馆,共计陈设文物1050件。由于咸若馆内陈设文物密集,观众仅可进入抱厦参观正殿陈设,不能进入正殿内参观。
慈宁宫花园东院原状陈列考古工地
展览内容:慈宁宫花园东院考古工地经2014年、2015年两个年度的工作,已发现清代中期砖铺地面、建筑材料施工坑,明代后期砖石混建排水沟、砖铺地面和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对研究紫禁城历史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故宫专家点评:慈宁宫花园东院考古工地采取边开放边发掘的形式对公众展示故宫考古成果,主要展示方式有三种:一是栈道外的考古探方区域继续进行科学的田野发掘工作,使观众在行进中观看考古发掘过程;二是在栈道入口处和西侧竖立10块图文并茂的展示牌,向观众介绍考古发现成果;三是在已发现的明早期建筑基础等各类遗迹和遗物上摆放中英文标示牌,加深观众对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认识。
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区域
卷轴绘画呈现清代万寿盛典
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是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
展览内容:清代帝后庆寿是清代的盛事,此次展览共展出500余件文物,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家具、戏曲等多种文物类别。展期自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元月10日。
尤为值得观赏的是《康熙帝万寿庆典图》,全卷共有1.8万个人物,神态各自不同。此次将把第二卷全幅展出,长达39.39米,展示从西直门到神武门一段衢歌巷舞、万民欢庆的盛况,同时亦把第一卷皇帝步舆的部分打开,创下了卷轴绘画全卷展示的纪录。
故宫专家点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是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维修升级后的首个展览,又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重点展览,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观众展示清代帝后庆寿盛况。
参观小贴士:最高同时可容纳约300名观众参观。配合展品有视频动画和语音导览,可带领观众随同皇帝从畅春园进宫的路线,情景般地把观众带入下一区展厅。
东华门城楼区域
漫步故宫城墙赏角楼营造之美
东华门至午门的一段城墙首次开放,使观众可以细细观赏城墙的结构与建筑之美,并进入东南角楼,观看数字影视作品《角楼》。
展览内容:东华门城楼设置为“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展出精美的古建筑文物和资料,其中有档案图纸70余张,文物资料50余件。重点展出文物包括:样式雷烫样、古建档案等,特别是玻璃画为首次展出。同时,在东华门下的銮仪卫区域,设置为一个开放的石刻展区,展出400余件院藏的建筑石刻,使观众在城楼上可以居高临下地欣赏精美的石刻文物。
故宫专家点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拥有近6000件古建文物藏品,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专门展馆来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为弥补这个遗憾,东华门区域修缮后,作为“古建筑馆”,即故宫博物院又一个常设展览,向公众开放。
参观小贴士:古建筑馆所处的东南区域城墙,最高同时可容纳约200名观众。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