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關於強拆問題的批示
除了編排方式,該書在內容上也頗具特色。編輯小組成員稱,在總體內容的把握上,明確這樣幾條原則:與中央要求堅決保持一致﹔堅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背景和文稿原貌,不刻意拔高,除以編輯角度需要修改的個別文字外,原則上不做修改﹔注重體現個性,重點選取賀國強本人在貫徹中央精神中帶有創新理念和獨特風格的內容,以增強可讀性。在文稿取舍方面,始終按照“在小范圍或基層的講稿優先於大會講稿”,“短的優先於長的”,“先講的優先於后講的”這三條原則進行。
圖:2002年5月22日,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賀國強陪同江澤民同志視察西南鋁廠。
該書收錄了多篇批示和即席演講。其中不乏賀國強對個人經歷深情回憶,對發生在基層的真實事例娓娓道來,甚至是對一個個非常具體的、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腐敗問題痛心疾首。打破了他在公眾眼中嚴謹有余、風趣不足的固有形象。
一則批示是2010年12月25日賀國強在中央紀委宣教室《反腐倡廉網絡輿情》中《年終盤點:強拆成2010年網上最沉重話題》一文上所作的。
批示稱:“看了這則信息很震驚,強拆問題已成為當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工程建設與拆遷密切相關,要把解決強拆問題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內容,加大這方面治理工作力度。”
同年,新華社一份內部材料刊登的《浙江查處校餐腐敗窩案,網民期待治理校餐亂象》一文中提到了一則案例,浙江省永康市英閣蔬菜配送公司法人代表林霞為承接學生食堂原材料配送業務,向該市部分校長行賄,共有29名中小學校長、副校長收受回扣共計100.69萬元。
8月22日,賀國強在看過此文后批示:“讀了這則信息令人氣憤!一些黨員干部、學校校長竟然吃學生的伙食回扣,他們的黨性何在?宗旨意識何在?良心何在?對此類問題要嚴肅查處。”
據接近賀國強的人士透露,賀國強性情隨和,但主政中紀委期間在兩方面展現出“鐵腕風格”,一是對大案要案的查處,二是對侵害百姓權益、損害民生行為的懲處。由此亦可感受其“草根”情結。
據介紹,這些批示在事后都會送達相關部門處理,由專人督辦解決,有時候還要將處理結果等信息反饋給賀國強。
其中,校餐腐敗的批示被交由浙江省委及有關單位調查處理,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最終,在29名校長中,12人受到了司法追究,17人受到黨政紀處分。
文集還展示了賀國強作為中共最高決策層的一員,從湖南一個貧苦農家子弟進入中共權力核心,其帶有個人特點的成長、求學、工作經歷,以及從政數十年的心路歷程。
2012年11月5日,中共十八大開幕前夕,賀國強在中南海辦公室與中紀委辦公廳部分同志座談時發表的即席講話《紀檢監察工作要做到“頂天”、“立地”》﹔以及11月8日,他在參加十八大福建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永遠忠誠黨的事業》,這兩篇文稿,均誕生於賀國強退休前夕。
現在讀來,這兩篇文章依稀帶有“卸任演講”的感覺。賀國強不僅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經歷、青年時期刻苦求學的故事,還有46年的工作經歷,更抒發了他即將卸任之際心中的感慨,以及對自己退休生活的安排。
特別是在《紀檢監察工作要做到“頂天”、“立地”》一文中,賀國強表達了“裸退”的決心。他說:“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就要正式退休了,這裡我也表個態度:一是對中央紀委新班子的工作全力支持,但絕不干預,不干預就是最大的支持,相信新班子會干得更好,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二是繼續關心、關注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繼續關心、關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繼續關心、關注中央紀委監察部的工作﹔三是繼續嚴格要求自己,人退休了,但黨員身份不能退休、黨員標准不能降低。”
此文中亦披露,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的半個月,賀國強本人主政的中紀委任期,召開了最后一次書記辦公會,且開完會后的當天,賀國強本人即搬離了中紀委的辦公室。由此一斑,即可窺知賀國強不戀棧的態度。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