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中華文化溯源】《百鳥朝鳳》:嗩吶吹得鳳凰來【2】

2014年01月28日10:2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百鳥朝鳳》:嗩吶吹得鳳凰來

  第二個婚禮

  人物:伊雙來

  馬龍崗是大張樓鎮的一個村子,村裡的小伙兒李玉鵬,將迎娶鄰縣金鄉的姑娘高蘇。婚禮既傳統又現代:從縣城請來了主持人,還有証婚人﹔樂班吹奏的同時,音響裡播放著廣東音樂《喜洋洋》。

  看見站在過道裡正在吹奏的伊雙來,記者像是見到了熟人。伊雙來今年六十八歲,滿臉滄桑﹔他的耳朵也有些聾,說話聲小了,就聽不見。

  “老了,平常他們都不讓我吹了。吹,倒是還吹得動,就是腿不行了,走著困難。”伊雙來說。

  民間吹嗩吶,更多的時候是站著走著吹。從前,在魯西南藝人間流傳一種說法,“坐著吹不過袁子文(菏澤藝人),站著吹不過伊正銀”。伊正銀就是伊雙來的父親,當地人叫他伊瞎子,傳說他因吹嗩吶過度辛勞瞎掉一隻眼。伊雙來從8歲起隨叔父學吹嗩吶,后轉至任同常門下。在任同常的指點下,他不僅掌握了吹奏技巧,還學會了笙、笛等樂器,背下了許多曲譜。15歲那年,伊雙來開始獨自領班,活躍於魯西南鄉間。和別的藝人不一樣,伊雙來擁有自己的絕活,那就是魔術、雜技等與嗩吶演奏結合的“火燒葡萄架”“二龍戲珠”“雙鼻孔吹嗩吶”等。

  吹奏結束,伊雙來指著外面一男一女說:“那是我小女兒和女婿,女婿吹嗩吶,小女兒吹笙﹔大女兒也是嗩吶手,因為嫌這行當太苦,又不掙錢,就去開飯館了。”

  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魯西南鼓吹樂列於其中,伊雙來則是嘉祥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人。

  嘉祥縣文化館館長劉奉濤告訴記者,大張樓鎮是魯西南鼓吹樂的源頭。嗩吶是波斯、阿拉伯的樂器,於公元3世紀傳到新疆,但史料上到明代才有詳細記載,稱“嗩奈”。1582年,大明宮廷樂師趙廷音來嘉祥,定居於大張樓的於廟,嗩吶演奏從此在民間傳布開來。算起來,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了。過去,鼓吹樂是實用為主,婚喪嫁娶祝壽開業,無所不用﹔“曲兒小,腔兒大”的嗩吶,還常常扮演為官家“抬身價”的角色。從20世紀50年代起,它才真正被當作藝術在舞台上演出,而《百鳥朝鳳》則是第一首進入最高藝術殿堂的嗩吶曲。

  伊雙來沒有吹《百鳥朝鳳》,據說他的吹法和趙善雲頗不一樣。這天他一大早便趕往金鄉去接新娘,中午兩點多鐘還沒吃上午飯。

  至於報酬,一般樂手每次隻能分得200元,老藝人會高一些。問題是隻有臘月、正月“事兒”才多,平時很少有人請他們。靠吹嗩吶維持生計,並不容易。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