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做客人民網 (王鶴瑾 攝)
人民網北京2月17日電 (易瀟)“由於數類繁多,基層單位對於可移動文物的認定、命名等工作的負擔很重。”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作客人民網文化頻道,談“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時如是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人民網文化頻道特開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系列訪談,2月17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做客人民網,就“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難點進行了介紹。
宋新潮表示,“不可移動文物種類有十來種,但可移動文物的種類卻不計其數。故宮博物院通過七年的工作,對館內文物進行了整理,共數出了187萬件。因此基層單位對於可移動文物的認定、命名等工作的負擔很重。”
“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文物局總結研究出了三種辦法,一、讓省級承擔認定、命名的任務,減少地市級基層的普查難度。二、對地市級人員進行培訓,現在已培訓出1.5萬骨干,另外還有1.6萬的普查員,這些人大多數是博物館或者在這個系統內工作的人員。三、組織一些專家,作為別動隊,支持地市級和基層單位的工作。”宋新潮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