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袖與胭脂》
4月12日至19日,頗受好評的“京昆群英會”將回歸上海大劇院,來自寶島台灣的國光劇團作為此次唯一的戲曲表演團體,同時帶來連續五年精心打磨的系列新編京劇“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梨園界流行的“京劇新美學”將經由國光劇團的新編創作,從音樂創作、舞台表演、美術設計等多方面加以展示,這對於大陸戲劇、戲曲觀眾,乃至從業人員,都是一次觀摩當下台灣地區京劇生存之路的機會。昨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導演李小平,還有三位主演台灣青衣第一人、梅派傳人魏海敏,國光當家老生唐文華,京昆小生溫宇航等出席,而上海京劇院人氣女老生、“小冬皇”王?瑜也應邀現身。
大劇院:當代京劇觀賞需要突圍
京劇觀賞急需突圍,這是上海大劇院此次邀請國光展示“京劇新美學”的原因之一。據悉,國光是“京劇新美學”的旗手,這次到滬的三部作品也全是新編的京劇劇目,其創新和大膽對戲迷來說是一次刷新京劇審美的好機會。作品將以高度文學性的新編戲曲題材,雜糅電影運鏡、現代戲劇、多媒體影像視覺的劇場呈現,緊貼當代,當然對於吸引更多年輕人走近劇場也是充滿企圖的。
國光:揚長避短突破自身困境
台灣“京劇新美學”的誕生源於台灣京劇人自身的困境。採訪中,王安祈表示,“我們常看到大陸京劇團的海報上都是一顆顆閃亮的名角流派繼承人,這一點台灣京劇做不到,我們隻得另謀出路。我到國光擔任藝術總監8年以來,最費心的就是如何揚長避短。台灣唱將名角兒人丁單薄,排戲碼時總是左支右絀(台灣的京劇團演出時經常要向國光調人,甚至包括后台音箱)。所以我不能板起面孔跟他們說,京劇裡有那麼美好的唱、念、做、打,有那麼深厚的文化底蘊,你們為什麼不看?”
唯一能做的是重新定位。王安祈說,“我向來不甘心京劇優美圓熟的藝術隻被當作文化資產,它不僅該是當代的劇場藝術,我更想和全團一起攜手讓京劇從劇壇挺進文壇。希望國光每一部創作都能成為當代文壇值得討論的文學作品,活生生的、動態的當代文學作品。”
京劇新美學:文學化和現代化是核心
王安祈特別著力於新編作品的文學化與現代化:一方面是劇情的情思內涵必須反映現代人的欲求想望、貼近現代人心靈。另一方面是敘事技法多元,比如這次的“三部曲”,就比較注重女性視角的觀照,與台灣的當代文化思潮相呼應。
舞台呈現方面,王安祈認為京劇程式是“骨骼”,而現代戲劇、電影運鏡甚至多媒體影像視覺是“肌膚”,取舍的標准則是純粹以戲的本身為核心。如《孟小冬》裡“新式京歌”、“余派老生”、“梅派青衣”多種唱法,書法、園林、秋草、黃花等通過多媒體投影的運用,成為展示孟小冬內心的手段﹔如《百年戲樓》舞台劇和京劇經典唱段交融,《水袖與胭脂》時空背景荒謬化,京劇、昆劇與舞台劇融為一爐。(邱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