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7年3月6日出生,哥倫比亞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
這位87歲的老人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3月6日。當天他穿著西裝,別著黃玫瑰,走出墨西哥城的宅門,招呼很早就等在門口的記者和攝影師們。他接受了為他准備的生日蛋糕,與大家一道哼起了傳統的墨西哥生日小曲“拉斯馬尼亞斯塔斯”。
馬爾克斯最近幾年身體不好,自1999年罹患淋巴癌以來,一直在與病魔和年老作斗爭。前年他的弟弟杰梅·加西亞·馬爾克斯對外表示,馬爾克斯罹患老年痴呆,基本停止了寫作。一位接近馬爾克斯家庭的人士透露,馬爾克斯基本能生活自理,但狀況時好時壞。
作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在全球賣出超過3000萬冊。雖然2004年以后馬爾克斯再也沒寫過新作,但他仍然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全球文學愛好者的心。
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沉淪作為代價
1927 年 3 月 6 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於哥倫比亞沿海小鎮。40 年后他寫下令世界震驚的《百年孤獨》。
《枯枝敗葉》是馬爾克斯的處女作,他曾說過:“從寫《枯枝敗葉》的那刻起,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沒有人可以阻攔我。”這是在1953 年。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 1973 年的某次訪談中說:“假使《百年孤獨》不是我寫的,我也不會去讀它。我不看暢銷書。”
豆瓣寫手張佳瑋曾總結過:老馬的父親加布裡埃爾是個藥劑師,母親路易莎是軍人家的女兒。他的外祖母會說許多神話,會把房間裡描述得滿是鬼魂、幽靈和妖魔﹔而他的外祖父是個……上校。一個保守派、參加過內戰的上校,一個被人視為英雄的上校。他曾經帶幼兒時的馬爾克斯去“聯合水果公司”的店鋪裡看冰。他曾經對“香蕉公司屠殺事件”沉默不語。他曾對馬爾克斯說“你無法想像一個死人有多麼重”——這些故事會出現在《百年孤獨》、《枯枝敗葉》這些小說裡。
“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斗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所以《百年孤獨》裡這段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說給自己的隱秘讀者聽的嗎?
當年的潦倒和落魄,都是他浩瀚的寫作資源
馬爾克斯說,當年他的西班牙語出版商說打算給《百年孤獨》印 8000 冊,他目瞪口呆,因為之前他其他書的銷量還從來沒有超過700 冊。但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這 8000 冊一周就賣完了。他當時連郵費都沒有,隻郵了半部書稿過去,后來出版社預支給他稿費改善了他的生活。現在這本書紅遍了世界。
老馬的小說裡,第二受歡迎的恐怕就是《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 年該書首版封面為純黃色,有人兩年前在哥倫比亞二手書店淘到了,價格大概為30 萬比索(約合 930 元人民幣)。
馬爾克斯這樣的作家抬高了人們寫作的標准,他說:“從真正的事實中去發現可能性,是記者和小說家的工作,也是先知的工作。”他在報館服苦役,在妓院鬼混,豐富了其對底層社會的閱歷。而這些見識就像他當年的潦倒和落魄,后來均成為浩瀚的寫作資源。
馬爾克斯是記者出身的作家,他曾經服務哥倫比亞的《觀察者報》。當時他“害羞,怕黑暗,老做令我身心俱損的噩夢。每日強制要求自己像木匠那樣工作,以拼搏精神和誓當一位杰出作家的強烈願望,學習如何寫作”。
他心目中最成功的小說,是絕對自由的小說
1957 年春天,30歲的馬爾克斯在巴黎聖米歇爾大街上與妻子散步時,偶遇當時剛滿 59 歲、同為記者出身、早已經名滿天下的海明威。馬爾克斯一眼就認出了他,但內心糾結於是否該上前搭話,以及自己蹩腳的英文。最終馬爾克斯並沒有上前,而只是隔著馬路大喊了一聲“Maestro(大師)!”。海明威意識到是在喊他后,揚起了手臂,用似乎有些孩子氣的西班牙語回應道:“Adioooos, amigo(再見,朋友)。”這是兩位大師唯一的一次交集。
馬爾克斯寫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后,在一個沒有暖氣的房間裡,邊凍得發抖,邊修改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部小說修改過九遍之多。“《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我寫了九遍,它是我所有的作品裡最無懈可擊的,可以面對任何敵人。”
然后他就形成了如此清淡浪漫的寫作價值觀——“我要做的不過是每天早早起來,面對白紙或電腦空白的屏幕想辦法把它填滿,講一個從未有人講過的故事,讓一位尚未存在的讀者感到幸福。”
而他自己心目中最成功的小說,是絕對自由的小說,“是以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深入現實的力量讓讀者憂慮不安的小說”。“如果它能夠把現實翻轉過來,讓讀者看到另一面的情形,那就更好了。”
中國的盜版問題讓他長久記恨
馬爾克斯很重視翻譯,據說當年他對《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英譯不大滿意。讀過 Gregory Rabassa 譯的《跳房子》后,他決定請這位在紐約的大學教師來譯《百年孤獨》。於是 Gregory Rabassa 成了《百年孤獨》的英譯者,他這樣描述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西班牙語:“經典,非常明晰。不玩弄句法。對話中出現一些地方色彩的語匯,但並不刻意標新立異。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詞。我覺得他的語言可以和塞萬提斯相比。”
對此馬爾克斯其實有清醒的認識:“依賴翻譯是很不愉快的,就像沒牙的人需要別人替他咀嚼食物一樣難受。翻譯得好是奇跡,翻譯得不好是常事,是毀滅。”
他很幸運地在中國被“毀滅”了好多次。最早的中文版《百年孤獨》是在 1984 年 8 月 1 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譯者黃錦炎、沈國正、陳泉。這部納入該社“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的小說首印 48500 冊,定價 1.60 元。彼時中國尚未加入國際版權公約組織。
《加西亞·馬爾克斯傳》的作者陳眾議先生從墨西哥國立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西班牙語文學專家,他年輕時曾跟馬爾克斯交談過,即 1989 年馬爾克斯 62 歲生日時。他詢問馬爾克斯對中國的看法,老馬說:“就像我一生許多美好的願望一樣,訪問中國一直是我向往的事情。”
馬爾克斯的小說裡有大量關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描寫,包括生活習俗,鞭炮、中草藥、瓷器、絲綢……當時生活在南美的中國人確實很多。
想不到才一年后,馬爾克斯就應日本導演黑澤明的邀請赴日訪問,途中在北京和上海停留。正是這次中國之旅令馬爾克斯注意到他的書竟然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廣泛盜版。
這個仇老馬記了很久。1996 年 4 月 23 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的時候,馬爾克斯參加他新的長篇小說《綁架逸聞》的全球發行式,還當著很多媒體公開批評中國的盜版問題。他稱中國為“海盜國家”,而他批評的另一個盜版國家是他的祖國哥倫比亞。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