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裡,偶像的含義各不相同。在這些偶像身上,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國慶65周年,在國慶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化頻道特推出獨家策劃《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時代偶像》,邀請30位名家,講述他們心中的“時代偶像”。
印青(資料圖)
“在我15歲的時候,讀關於毛主席的故事,就特別崇拜他。”著名作曲家印青一說起自己的偶像,就滔滔不絕,“毛主席是個偉大的軍事家,我年輕時看他的戰例都會特別激動,比如,四渡赤水和三大戰役,每當我看到精彩的地方,還會情不自禁地喊一聲‘打得特別漂亮’。”
崇拜毛主席的軍事才能
“我之所以視毛主席為偶像,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那代人都喜歡英雄人物,另一方面,毛主席不像其他軍事將領,他沒有經過任何系統的軍事學習,卻能成為如此傳奇的人物,實在太了不起了!”印青在談及自己的偶像時,忍不住感嘆“他是英雄”。“近20年來,我國的青年人缺乏英雄主義,”印青直言不諱,“我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英雄情結是沒有未來的,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來,一直創作主流作品,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的原因。”
軍旅生活盡顯英雄情結
其實,印青的英雄情結不僅表現於他的音樂作品中,更在他過去艱苦的軍旅生活中得到印証。“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在部隊當通信兵,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磨難,但始終有一種精神在召喚,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克服困難。”
通信兵是擔負軍事通信任務的專業兵種,經常執行維修和改造線路的任務。有一次,上級交代了一項緊急的任務,而且施工地點非常偏遠,還要求在3個月內必須完成。當時身為排長的印青接到任務時便深知任務的難度極高,“但當時心裡就一個想法,無論多麼艱苦,哪怕有犧牲,也要完成任務,絕不能退縮。”於是,他帶領士兵們一人背著幾公斤重的線纜,扛著幾根9米的線杆,穿行了300多公裡山路,途中不僅山勢陡峭險要,而且有些路段還得過河,最后還要從山下爬到山上。印青回憶說,“到山上后再把線纜展開,然后才開始對線路進行維修和改造,在這整個過程中,隻要稍微不小心就會摔下山崖喪命。”
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中執行任務當然不止一次,如今回想起來,印青還心有余悸,他坦言,“每次執行任務都要下很大的決心啊。”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我,當然這也很正常,我倒不是要求年輕一代要為國家、為大局做貢獻,但至少要有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情結和精神,要敢於克服困難。現在有些年輕人吸毒,這其實是逃避困難的表現。”最后,印青直言,希望年輕一代要有擔當感,哪怕只是為自己,也要有英雄氣質,活得精彩。
【名家簡介】
印青:1954年5月生,2006年-2009年印青擔任團長,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第八屆全委,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全軍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多次在全國、全軍各次重大比賽中擔任評委、國家一級作曲。《當兵的歷史》、《走進新時代》、《桃花謠》、《蘆花》、《望月》、《在和平年代》等歌曲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國慶65周年·回望“時代偶像”】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