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海口發現清代秀英炮台門匾 系海南人民抗戰重要見証

2015年01月05日13:36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秀英炮台”青石門匾(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人民網1月5日電 (易瀟)2014年12月31日,海口一地產項目在秀英炮台附近施工時,發現印有“秀英炮台”字樣的青石門匾。經海南文物考古專家的現場考察,初步認定該門匾就是秀英炮台的原始大門。

被發現的門匾是一塊長方體的青石板,四周的棱角由於歲月的沖刷已經不再尖利。石匾長約3.4米、寬約0.5米,石匾的正中間從右向左寫著“秀英炮台”(繁體)四個字。在這四個字的右面豎行寫著“大清光緒十七年”,左邊寫著“二品銜雷瓊兵備道統領瓊軍朱採督”等字樣。

專家表示,“秀英炮台”門匾的發現,從物証上証明了秀英炮台遺址所在地,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也是海南人民抗戰歷程的重要見証。

據悉,海南省市文物部門將進一步對石匾進行鑒定,等石匾的真正“身份”水落石出后,將立即開展文物保護相關工作。

秀英炮台與天津大沽口炮台、上海吳淞炮台、廣東虎門炮台同為清代晚期聞名遐爾的海岸炮台,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2006年時,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90年,清政府為抵御法軍入侵,命令各軍嚴防沿海各口岸。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視察海口形勢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炮台建筑在離海岸約200米的小山丘上,面向大海,居高臨下,遙控著整個瓊州海峽。

張之洞對海南炮台的建筑,盤算極為詳細周全。為了鞏固海南島海防,防備當時外國軍船的侵入,他可謂殫精竭慮,實施方案也十分具體。這些炮台在當時是建成了,現在隻剩下海口秀英炮台的遺跡,供后人對當時這段歷史的回顧。

(本文綜合:海南日報、海口晚報、南海網)

(責編:易瀟、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