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周有光>>人物專訪
人民網>>文化>>正文

周有光先生簡介

2015年01月09日15:53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周有光先生簡介

周有光先生簡介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1923年就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經濟學。1925年因五卅慘案離校,改讀由愛國師生創辦的光華大學,1927年畢業。1927年至1948年,任教於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浙江教育學院等校,任職於江蘇銀行和新華銀行,並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國,任教於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經濟學,業余從事語言文字研究。1955年奉調到北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先后擔任文改會委員和副主任、國家語委委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委員、《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名譽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兼教育組副組長。周先生至今仍在語言文字學領域裡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進行創造性的研究,特別在中國語文現代化、比較文字學等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周先生先后發表《漢字改革概論》《新語文的建設》《世界文字發展史》《現代文化的沖擊波》等專著20余種,論文近400篇。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先生在語言文字學領域裡一直進行著廣泛的探索和創造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國語文現代化和比較文字學方面成就卓著。周先生是我國語言規劃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語言文字學理論對我們實施國家語言規劃,推廣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中國語文現代化的基本內容是“語言通用化,文體口語化,文字簡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時代應增加“中文電腦化”和“術語國際化”。

  周先生對於推廣普及民族共同語有全面而詳盡的論述。他指出:“一國人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盤散沙,不是一個現代國家。”“推廣共同語是國家現代化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還說:“‘文明古國’要想成為‘文明今國’,不能不進行現代化的改造。‘現代化’必須以‘教育現代化’為基礎,‘教育現代化’必須做好‘語文現代化’的准備。”周先生認為“語文現代化”的首要目標就是普及現代共同語,學校、公共場所和集體活動一律說共同語,實行共同語和方言的“雙語言”制度。他認為,“語音標准是否確定是共同語‘成年’的標志﹔共同語是否普及,首先在全國學校成為校園語言,是教育‘成年’的標志。凡是認真工業化的國家都以普及共同語作為建國大事。” 周先生還提出普通話普及的標准,即“全國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等等。作為《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創制人之一,周先生在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方面的功績已載入史冊。《漢語拼音方案》以其國際化、音素化的嚴密設計,使得不能准確表音的漢字有了科學的注音工具,更使掃除文盲、推廣普通話、索引排序、工業產品編碼、制定旗語、燈語、手語、盲文和少數民族文字有了強有力的工具和憑借。《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后不久就成為用拉丁字母轉寫中文的國際標准。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普及以來,採用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方面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為漢字信息化、漢語國際化、普及普通話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先生具有淵博的學識和完美的人格品質。早年間,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需要,他放棄了本來的專業方向,毅然投入文字改革事業中。半個世紀以來,周先生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耄耋之年還開辟新的研究領域,至今思維敏捷,眼界超前,筆耕不輟,對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和管理的后輩是極大的鼓舞鞭策。(語用司提供)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