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三問賀歲檔:如何為中國電影助力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15年02月26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如何為中國電影助力

  制作:宋 嵩

  一直以來,賀歲檔都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檔期,也是觀眾享受節日喜慶的一席饕餮盛宴。春節期間,多部值春節檔電影搶灘電影市場。從票房表現來看,“合家歡”電影仍是賀歲檔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其它類型化電影則多在后程發力。在合家歡電影集體上映的大背景下,動畫電影如何獲得更多期待?合家歡電影有哪些突圍點?類型化、專業化程度較高電影又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現象和思考?

  一問:動畫電影和綜藝類型片能否走得更遠

  在歡樂祥和、團圓喜慶的濃厚氛圍中,合家歡類型的電影無疑在賀歲檔和春節檔中最為引人注目,而其中的動畫電影和其它溫暖主題的電影無疑備受矚目。

  早在春節前夕,伴隨著寒假的開始,動畫電影就開始集中搶灘各大院線。藝恩咨詢高級分析師牟歌指出,2015年伊始,《十萬個冷笑話》的優異表現為動畫電影的開年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1月底開始又上演了第二次“熊羊對決”,《摩爾庄園3:魔幻列車大冒險》《蠟筆總動員》等動畫電影也接踵而至。有專家指出,《熊出沒之雪嶺雄風》與《喜羊羊與灰太狼7》都擁有龐大的電視觀眾群,且都是國內已經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系列電影,這都是其優勢所在。但是,若影片無法突破電視動畫片的結構,就難以吸引更多人群的關注。

  數據顯示,19—30歲年齡段在近兩年已經成為中國觀眾的核心觀影人群,貢獻了中國電影票房的80%以上。業內人士指出,《熊出沒》和《喜羊羊》等系列動畫電影,雖然有著不俗的品牌效應基礎,卻仍需要不斷提升影片品質,深入研究影片的角色關系、畫面語言和敘事節奏,從而突破影片內容的低幼化定位,以提升大朋友、家長們的觀影期待和樂趣,從而打造名副其實的、適應全家觀看的合家歡動畫電影。

  2014年,《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成功地在春節檔期開辟出綜藝類型電影市場,據調查,超過半數《爸爸去哪兒》的觀眾驅動因素均為孩子對電視節目的喜愛,因此這類電影也被稱為“粉絲電影”。

  今年初一當天,《爸爸去哪兒2》和《爸爸的假期》分別收獲2920萬元和1800萬元票房。從目前的票房和口碑看,這類粉絲電影的熱度已不如去年。那麼,未來,該類型的電影是否還將受惠於電視節目所制造的關注度和話題效應?這類被專業人士稱之為“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電影”還將在中國電影市場走多遠?待春節檔正式落幕,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二問:合家歡電影能否實現題材與類型更具匠心

  老年題材電影也能合家歡?今年1月8日上映了一部講述老年人代際關系與內心世界的影片《重返20歲》,截至1月31日,票房已逾3.5億元,超過同期上映的進口片《博物館奇妙夜3》和《第七子:降魔之戰》,引發了社會對老年題材電影的關注。有評論指出,老年題材電影已不再是“票房毒藥”。影片之所以成功,牟歌分析,影片有原片優秀的劇本保駕護航,在吸引粉絲觀影的同時,也充分調動了關心電影故事元素的觀眾,從而走出了單純“粉絲電影”的定式而贏得了各齡段的青睞。

  談到影片經驗,電影出品方、韓國CJ集團中國區總裁朴根太說,影片以青春視角詮釋老年故事,以期獲得多年齡段觀眾認可。《重返20歲》的韓國版本在韓國上映時,很多年輕人帶父母去電影院反復觀看,觀影人數超過860萬人次。

  如何讓一部電影既回應現實又不落窠臼,既內涵深刻又好聽好看,兼備文化關懷與盈利能力?如何有效地吸收借鑒國外電影的成功經驗,講好中國故事?《重返20歲》帶來的“合家觀影潮”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電影還需要在藝術上有追求、類型上有匠心。電影《一路驚喜》圍繞春節將6個風格迥異的故事串聯起來,貫徹著尋常百姓的喜怒哀樂。“這6個故事組結起來,在適當的時候卡斷,然后再連接,然后再斷再連,藝術手法上實現了創新”,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會林評價指出。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評價說,《一路驚喜》是一部專門為賀歲檔打造的、富有誠意的合家歡電影,也是一部在類型上有創意和拓展的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電影特別是商業類型的電影面臨著升級換代,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電影形態及電影觀眾群體的結構性變化,獲得年輕觀眾的追捧,《一路驚喜》帶來了一些思考。

  三問:專業化、類型化常規電影能否提升整個賀歲檔品質

  2014年春節檔被稱為“史上最牛春節檔”: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國電影票房高達14.12億元,觀影人次達3880萬,放映場次達80萬,均創下歷史新高。可謂將電影春節檔的市場潛力和重要性演繹到了極致。與2014年相比,2015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國產影片就有7部,分別是《狼圖騰》《爸爸去哪兒2》《爸爸的假期》《天將雄師》《沖上雲霄》《澳門風雲2》《鐘馗伏魔:雪妖魔靈》。可以看出,類型化、分眾化程度較高的電影正與合家歡電影展開激烈競爭。

  大年初一,全國票房達3.3億元,較去年同日上漲近30%,同時,春節檔首日便更新了2014年6月28日2.78億元的內地單日票房新高。其中,古裝動作電影《天將雄獅》以近25%的排片量,首日收獲1.07億元。其次是喜劇片《澳門風雲2》和魔幻影片《鐘馗伏魔:雪妖魔靈》,分別收獲5630萬元和5600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在春節檔這樣的“特殊時期”,合家歡影片固然是市場的翹楚,但專業化、類型化程度較高的影片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觀影選擇,依然備受觀眾矚目,《天將雄師》《狼圖騰》等影片的不俗表現就是明証。另外,相比於合家歡電影,這些專業化、類型化程度較高的電影產品,其市場表現更能檢驗中國電影市場和產業的發展水平。

  中國電影市場在農歷新年贏得了開門紅。記得去年春節檔,盡管票房也創造了新的紀錄,但很多評論家卻用“賺了票房,輸了口碑”來評價。2015年的春節檔,迄今為止影評界對於影片的口碑是積極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多年來中國電影票房不錯、口碑不佳的怪圈。

  當然,在今年高歌猛進的大好形勢下,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思考與警惕。例如,今年的電影市場就出現了“偷票房”的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電影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需要創造層面不斷進步,更需要市場層面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饒曙光指出。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