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故事起源地的准確地址,就在古鄖國漢水流域,即今天的湖北京山縣至武漢一帶。”30日在武漢舉行的“牛郎織女故事起源地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表示。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初見於《詩經》中的若干詩篇。1984年,武漢東西湖區發掘的碼頭潭文化遺址中採集到的石器、骨器和瓦器等文物,其中一種用灰陶或紅陶制作的陶紡輪(略成圓餅形或凸圓形,中有孔,插入一支木棍、竹棒或骨柄,就成了捻線的紡錘),証明早在6500年前東西湖區就已經進入了傳說中的織女時代。
《牛郎織女》作者、著名管理文學作家成君憶認為,《左傳》有“鄖人軍於蒲騷”的記載。春秋后期,鄖國被楚國並滅,被設置為楚國鄖縣,史書中最早的古琴演奏家鐘儀曾在此擔任鄖公,鐘姓因此成為漢水流域的大姓,有“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傳世。
“牛郎織女故事最早可見於楚文化,但同時也有一些跡象指向了更早的祝融氏妘姓和古鄖國,至今在武昌磨山楚天台有‘祝融觀星’的雕像。”成君憶說。
武漢大學陳官濤教授認為,古鄖國是祝融氏妘姓的封國,也是《詩經·國風·周南》中歌詠的“漢陽諸姬”之一,其地理文化地域大約包括湖北省京山市、安陸市、雲夢縣、孝感市、漢川市,以及武漢市東西湖區、蔡甸區和漢口。還有神、上帝、天帝信仰的問題,這些都是漢代以前的中國本土文化,而不是西方的舶來品。
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劉鋒認為,《荊楚歲時記》記載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講述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很清晰地交代了織女的身世。與東西湖區鄰近的雲夢睡虎地(古代同屬鄖國)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簡書上,也有“戊申,己有(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的記載。”
“這些古籍明確記載了戊申年己酉月,某人牽著他的牛去迎娶織女,沒有成功,三次都失敗了,根據這些線索甚至可以找出故事發生的准確時間。”劉鋒表示。
此次研討會由武漢大學、長江文化研究院等單位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