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5月12日,由中國貿易報福建記者站、現代消費導報名家藝術中心、東山縣文體新局聯合主辦的“尚德雅集”書畫作品展,在泉州市東湖街僑鄉體育館二層龍虎文化名家藝術館隆重開幕。展覽展出了當代閩籍新銳書畫家柳財順、張惠遠、黃雄武三人近百幅的精品佳作,異彩紛呈。
張惠遠作品
此次參展的作品既有細致入微、神形兼備的工筆花鳥畫,又有豪氣縱橫、汪洋恣意的書法作品。書畫家作品取材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尤如鄭板橋的“胸中之竹”,具“意在筆先,趣在法外”的藝術感悟,作品或婉約或豪放,均是書畫家心性情懷的表達。不論草木翎獸或蔬果麟魚,在形態骨骼准確的基礎上,均融入了畫家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而書法中的章法結構、筋骨貫通、游龍走蛇,亦反映書法家揮毫洒墨的激蕩情懷和崇德尚賢的高遠寄托。這些關注生活、心靈與時代契合,具有鮮明個性的書畫作品一經開展,便受到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博得廣大市民群眾的喜愛,反響熱烈。
黃雄武書法
書畫,是中國藝術世界的瑰寶,其中“寫心達性”是中國書畫的真諦和精髓,也是人類自身不懈追求的精神家園。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闡發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向往。說的就是藝術引導人性的回歸,真正達到天地人和的和諧之境。
柳財順作品
本著推動閩籍書畫家發展和加強對外書畫交流的意願,“尚德雅集”書畫作品展的舉辦力求踐行書畫家的社會使命、實現書畫作品的社會價值,以擴大城市美學空間,引導更多市民接觸書畫、熱愛書畫、怡情書畫。
下午3時的開幕式現場人頭攢動,眾雅士們對展覽的作品和策展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沿著名家藝術館500多米的展線,一路聽隨書畫家們對作品的精彩解讀,有觀展者或陷於沉思,或頻頻點頭,或恍然大悟,均受益匪淺。伴著徐徐繞梁的音樂,流連於一幅幅色彩斑斕、韻味雋永、寄情高雅的書畫作品間,人的心性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淨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加展覽的三位書畫青年才俊均來自福建漳州東山。東山島自古鐘靈毓秀,人才輩出,書壇畫苑近來更是新星璀璨。黃雄武、柳財順、張惠遠三位書畫家便是其中的英杰代表。黃雄武工書法,草書、行書、隸書等皆有造詣。柳財順和張惠遠則擅工筆花鳥畫,二者的作品清新怡人,別致淡雅,如空谷幽蘭尚未靠近便有清香扑鼻,況味無窮。雖然他們的繪畫題材相近,但繪畫技法、風格、神韻卻各具風騷。
參觀書畫展的群眾
柳財順溫文儒雅,他敞開內心去親近、感悟自然中的一切,於作品中體現“物我互融、互解、互愛”的藝術理念。創作中,他吸收西洋畫構圖、色彩上的優點,將西方嚴謹的對景寫生和中國傳統的“目識心記”方式相結合,加之細致的觀察“拍攝”和自身情感體驗,在不斷求索嘗試中,逐漸形成獨特畫風。他擅長運用各種渲染技法和絲毛法來體現動物的體積感、真實感,加之一雙雙富有玻璃質感的眼睛,使動物呼之欲出。其作品設色鮮亮明淨,有空靈之感﹔構圖別致大膽,極具想象空間。如,此次參展的作品《午后》以朱砂紅入畫,火紅的背景,與黃白相間的花貓、灰色的木器形成鮮明對比,具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此外,其花鳥作品極富生活氣息,或有玉兔接耳交談,親密可見﹔或有獼猴嬉戲,歡樂隨形﹔或有山羊結伴,寓意吉祥,給人以溫暖、親近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張惠遠作品韻味疏朗蕭和,內涵豐富,深得宋人筆意,頗有禪味。他注重色彩的協調和整一性,於單純中求豐富,於對比中求統一,具有朴素沉著、淨秀文雅的朦朧美感。技巧上,他注重對傳統的繼承,善於運用雙勾法表現花鳥﹔內容上,他師法自然,通過大量的臨摹寫生,使筆下的花鳥更具靈性。此次參展的《二十四節氣》系列作品陣容強大,為觀者呈現出一年四季波瀾壯闊的節令變化,吸人眼球。二十四幅小品在畫風、神韻上高度統一。古拙淡雅的絹本設色,為畫面增添了神秘美感﹔意象的選擇別具匠心,不同的時令配以相應的花鳥,讓抽象的節氣概念有了具象的畫面表現﹔其中融入畫家對時間、自然、人生的思考,極顯本真純朴之色,讓人有身在畫外、心在畫中的美麗遐想。
黃雄武的書法作品有突出的個性化語言,有重格局、求真趣、講氣勢、謀奇逸的特點。其草書線條清朗、使轉自如、顧盼優游,筆不斷而意相連,古拙雄渾之中有清麗之感﹔其行書結字嚴謹、章法豐富,沉穩中透著明快,俊爽外又見古淡,多得自然之致﹔其漢隸則追求古朴雄強之美。諸體之中,他於行草著力最多,得益尤著。他反復臨寫王鐸的《草書詩卷》和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太白憶舊游詩卷》等草書法帖,於取舍之中,變蟠曲而趨率直,化引帶而為意連,舍豪縱而取俊逸,使作品不事雕琢,洞達快意。此次展覽,其作品篇幅不一,既有簡短的橫幅、對聯,又有像《三峽》這樣的長篇。篇幅小者,尤為講求筆觸的多變、細膩,以及筋骨的收放、貫連,兼具精致對稱之美﹔篇幅大者,講造勢、求筆力,洋洒淋漓,揮暢自如,有排山倒海之姿,令觀者好不痛快。
此開幕式取得了熱烈的反響,參展人數之多亦在意料之外。當代人在繁重的社會工作中,物質追尋中,人際關系中拼搏勞碌,在一次參觀中國書畫展的體驗后,能將沉重的精神包袱卸下,感受書畫的熏陶,來一場詩意棲居之旅,才是我們修身養性的本心。而藝術有了廣大的群眾基礎,它的生命力才會更旺盛。
龍虎文化名家藝術館創辦人王惠兵表示:“龍虎文化名家藝術館是以‘名館、名家、名作’為建館使命。建館以來就致力於發現挖掘有實力有潛力的閩籍藝術家,並希望作為藝術家、收藏家、藝術機構之間的合作橋梁。而本次三位東山書畫家作品的展出和創作心路歷程的交流,讓藝術不再是陽春白雪,使普通民眾接觸藝術的門檻低些、再低一些。而我們也將為廣大市民、收藏家、藝術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繁榮東亞文化之都的藝術花園。”(庄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