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一肚子問題:“開普勒-452b”(右圖)什麼來頭?有什麼本事?怎麼就攀上了地球親?認它當表哥,你們地球人有什麼好處?最重要的是,與我相比,誰與你們地球人更親?
1400光年外天鵝座的一個光點,一夜間就聚焦了地球人的目光。前幾天還曾引發全民狂歡的冥王星難免有點郁悶,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的“開普勒-452b”,憑什麼比我紅?它在推特賬戶上有點失落地說:關於我的資料,你們可才看了5%啊!
誰與地球更親?
冥王星位於我們太陽系邊緣,距地球50多億公裡,雖然人類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從地球飛奔近十年才抵達,但與1400光年外的“開普勒-452b”相比,絕對算是近在咫尺了。
不過,美國航天局卻將那麼老遠的“開普勒-452b”親切地稱呼為地球“表哥”。這是因為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公轉周期為385天,它圍繞運轉的母恆星“開普勒-452”也與我們的太陽相似。這顆行星被認為是迄今與地球最相近的系外行星。
相比之下,雖然冥王星曾被看成地球在太陽系的“兄弟”行星,卻在2006年慘遭降級成為低一等的矮行星,有人甚至猶豫還要不要讓“新視野”去看它,盡管探測器最終赴約,但相當長的時間內,看似不大會再來往。究竟誰更親,看來這筆賬不太好算。
有生命存在嗎?
新發現的“開普勒-452b”,被認為已經在生命宜居帶中呆了60億年,比地球還久。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科學家認為,如果還有其他符合生命存在的條件,那裡可能孕育生命。
但科學家還不能確認“開普勒-452b”是否為岩質行星,不知道它的大氣情況,也不能確認是否有水或者空氣,可以說,判斷上面是否存在生命還為時尚早。
科學家指出,行星的半徑和運行周期等數據較易測量,但地質信息很難獲得。但依據其他一些相近行星的數據,科學家今后可能做出一些估算和推論。
“開普勒-452b”的名稱源於發現它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但天文學家並不是直接用望遠鏡看到它,而是間接地通過觀測其繞轉恆星的亮度推斷出來的。
行星在圍繞恆星旋轉時,每轉一圈就會從恆星前經過一次,恆星的光也會同時被遮擋住一點。在外界看來,這顆恆星就會周期性地變暗一點,從而推斷出這顆恆星周邊存在一顆繞其運轉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