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中國人,意志堅,重整河山換新天!”一首深情的《盧溝謠》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 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最美的抗戰歌曲”,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 推出“尋找最美抗戰歌曲”大型策劃,獨家採訪到來自影視界、音樂界和文學界的70位名人,講述他們心中最美的抗戰歌曲,重溫那些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前進的高亢旋律。
王伍福(資料圖)
在影視劇中,特型演員王伍福曾經80多次扮演朱德,他由此被譽為“全國第一朱德特型”。近日,人民網文化對王伍福進行了獨家專訪,採訪中,王伍福對朱德的生平事跡是爛熟於心,如數家珍。他清楚地列舉中朱德在抗戰、長征、解放后每一段歷史時期的年紀、精神面貌以及大事記。在王伍福記憶中揮之不去的是,朱德在開赴抗戰前線前曾寫下鐵骨錚錚的誓言:“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聊到“最美抗戰歌曲”,王伍福首推由冼星海作曲的《在太行山上》和《到敵人后方去》。王伍福認為,抗戰歌曲充滿了力量感,能夠鼓舞軍民奮勇殺敵,打壓敵人的囂張氣焰。
喜愛《在太行山上》充滿戰斗力量感
尋找記憶裡的“最美抗戰歌曲”,王伍福略作沉思后給出了兩首歌——《在太行山上》和《到敵人后方去》。談起《在太行山上》的時代背景,王伍福也是了然於心。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奉黨中央命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129師、120和115師三個主力師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據稱,當年朱德很喜歡這首展現人民戰爭壯美畫卷的抗戰歌曲,他把《在太行山上》歌詞抄錄下來,隨身攜帶。
於是乎,有著“全國第一朱德特型”頭銜的演員,王伍福也就與《太行山上》這首抗戰歌曲結下了不解之緣。“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在完整默誦了整首歌詞后,王伍福將他對這首歌的理解娓娓道來。“十年前,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時,我拍攝了獻禮片《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這首抗戰歌曲就貫穿了整部影片。拍攝電影時,我了解到這首歌的詞作者桂濤聲當年曾前往太行山抗日前線,看見了八路軍,看見了妻子送丈夫當兵的情景,他根據所見所感寫下了這首歌曲。”王伍福認為,歌曲《在太行山上》充滿了戰斗的力量感,它不僅傳達出軍民一致抗日的心聲,還直接鼓舞了軍民英勇殺敵,消滅侵略者的氣焰。
《到敵人后方去》同樣由洗星海作曲,整首歌節奏鏗鏘有力,昂揚激越,極富號召力,它是當時膾炙人口的抗日歌曲,也是王伍福推薦的另一首歌。“這首歌直接把我們帶回了抗戰歲月,它把我們通過人民戰爭,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到敵人后方去消滅日寇的作戰方法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振奮了民心和士氣,告訴我們盡管武器裝備不如日寇,但我們採取地道戰、地雷戰、游擊戰、以農村包圍城市,同樣能夠以弱勝強”。
《八路軍》印象深《朱德元帥》壓力大
朱德戎馬一生,功勛卓著,他尤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朱德不僅直接在前線指揮八路軍抗戰,將八路軍人數發展到40多萬,開辟了6000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他還提出一整套抗日游擊戰術,與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略觀相輔相成。作為朱德的扮演者,王 伍福在熒屏上也有著斐然的成績,從1979年首次扮演朱德起,往后30年的時間裡,王伍福在80多部影視劇中扮演過朱德,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表現朱德在抗戰時期的作品。
王伍福稱,從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起,每一個十年,他都會參與一部重點獻禮片的創作。2005年的抗戰大劇《八路軍》就讓王伍福印象很深刻。王伍福坦言他在這部劇中演得很有壓力,因為以往影視劇中表現朱德敦厚慈祥的一面較多,而《八路軍》更多展示的是朱德馳騁沙場的大場面。這部劇讓王伍福吃了不少苦頭,他在以往的採訪中曾回憶過《八路軍》拍攝時的一個細節,“很多戰爭場面光靠在臉上涂油彩不夠真實,導演一聲令下,山上的土就不停往演員身上洒,硬是讓大家都成了‘土人’,收工回去衣服裡抖落的沙塵足有半簸箕多。”
至於挑戰最大的一部作品,王伍福認為是2001年的電視劇《朱德元帥》。“這部劇的歷史跨度太大了,我從朱德29歲一直演到90歲。演好朱德的某一個階段不難,但出演如此大跨度的人物生涯壓力非常大。一是怕化妝造型上與人物有偏差,更關鍵的是如何將人物在每個階段中的變化由表及裡地體現出來。”
向朱德家人討教以還原真實細節
在扮演朱德的過程中,王伍福曾與朱德的家人有過很多次來往。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曾讓人帶話給王伍福,“很像,很像,告訴王伍福,演老一輩革命家,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繼承發揚他們的革命光榮傳統。”這句話成了王伍福表演事業上最大的動力和鞭策,也成為他一生都不會磨滅的座右銘。
王伍福稱,隻要清明節他在北京,都會與朱德的家人前去給朱德掃墓。此外,每當拍攝中遇到難題,王伍福也都會親自打電話向朱德的家人討教。“比如說電視劇《延安頌》有一個情節是描述朱德在夜裡吹簫,我特地去詢問朱德的家人,他們告訴我朱德是拉二胡,於是便和導演商量要改掉這個細節。”還有一些是劇本上交待不足的細節,王伍福也會與朱德的家人溝通、校對,以補足這些缺憾,讓劇情呈現得更加細膩、真實。在2011年的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中,有一場戲是寫朱德開家庭會議教育子女,可是劇本提供的角色台詞隻有簡單幾句,而且隻有朱德對兒子說的話。“我當時就琢磨著這場家庭會議中,朱德怎麼隻勉勵兒子,不對女兒說。於是我就打電話去問,最終補齊並還原了朱德當時的原話。朱德當時對兒子說‘你不要做行政工作,要當工人,向工人學習,做點實際工作’。對身為人民教師的女兒的叮囑則是‘你要和學生們住在一起,不要總想著回家’。”
在從演生涯中,王伍福曾獲得金星獎優秀男演員獎、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男演員獎、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等很多獎項,但是他最看重的是來自老百姓尤其是朱德家鄉儀隴人民的口碑。“我去過四次儀隴,1999年9月在朱德銅像前獲頒榮譽市民的特殊身份,錦旗上寫著的‘王伍福是儀隴人民的兒子’讓我內心很感動。第二天早上我趁著清早人少出門溜達,結果剛走到街上,一個老人就大喊我的名字王伍福,我都震驚了。很多時候人們都喊我是演朱德的,要麼就是說不全我的名字,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會那麼的熟悉我。老人握著我的手說希望我多演一些朱德就是對家鄉人民的最大支撐,我一下子就落淚了。”(採寫:唐平)
《在太行山上》
作曲:冼星海 作詞:桂濤聲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創作背景
《在太行山上》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創作的一首合唱曲。在這首歌曲中,冼星海將充滿朝氣的抒情性旋律同堅定有力的進行曲旋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滿戰斗性、現實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描繪了太行山裡的游擊健兒的戰斗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該曲寫成后,在漢口進行首演時,觀眾大聲喝彩,掌聲不斷,隨即傳遍了全中國。太行山的游擊隊都以它為隊歌。
人物名片
王伍福,1948年生,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全國第一朱德特型”。從1979年第一次扮演朱德起,30多年來,王伍福在80多部作品中扮演了朱德。代表作包括《井岡山》《長征》《八路軍》《開國元勛朱德》等影視作品。今年9月1日,由其主演的影片《百團大戰》將作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