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史依弘:學習中尋覓精神家園 嘗試京劇版《新龍門客棧》

2015年09月22日09:25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史依弘(人民網 王鶴瑾 攝)

【編者按】為紀念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一周年,人民網文化頻道特推出了“回望文藝工作座談會一周年•文藝名家話精神故鄉”系列訪談,邀請去年參會的文藝界代表人士,回顧一年來文藝界涌現出的新氣象。近日,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史依弘做客人民網,暢聊座談會后的感悟與踐行,分享“精神故鄉”與人生信仰。史依弘至今牢記習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的期望與要求,並努力在不斷地學習與創新中先將自己“變成一件藝術品”,再讓觀眾去欣賞。史依弘透露,她正在根據電影《新龍門客棧》研發一出同名海派京劇,“不管是開打場面,還是有趣的調侃,在舞台上它能與觀眾面對面,都會比電影還要有意思。”

先成為藝術品 演員自身修為重要

時隔一年,對於去年習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史依弘還是難以忘卻,“我覺得習總書記的講話給予了文藝界人士很多的遠景和方向”。史依弘說,習總書記的發言中,她感觸最深的有兩點。其一是習總書記對於文藝創作的要求,即創作者應該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多出精品。另一點是對於文藝工作者道德情操的堅守,習總書記殷切希望廣大藝術家們能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座談會一年之后,史依弘的的確確看到了當下文藝界的新變化。史依弘直言不諱地說:“以前經常會參加一些大型演出活動,現在是沒有了。我覺得現在好象安靜了很多,沒有那麼熱鬧了。人會因此而沉靜下來,呈現的東西可能會更清晰,也會更有光澤。”

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曾和作家梁曉聲談到了精神故鄉的話題,習總書記說,希望文藝家要使我們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鄉。對於精神故鄉的作用以及該如何建構,史依弘也是自有一番心得感悟。史依弘認為,一個演員在舞台上讓觀眾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欣賞到美的表演,觀眾會很愉悅,並帶著這種舒心去學習工作,這無異於演員的功德。也正是基於此,演員的自身修為很重要,上台之前一定要有過認真的學習。“讀書賞畫也好,旅游也好,或者是去修身養性,這些東西都是養分。當你站在台上那一瞬間,這些養分都會散發並產生作用的。習總書記說的精神家園,我覺得就是學習。我一直說演員要站上舞台,對自己就得有要求。不管是保持體形、容顏、嗓音、精神狀態,都要有約束力和自制力的。你要先把自己變成一件藝術品,然后放到台上讓觀眾來欣賞。這也是對觀眾負責。”史依弘說道。

從不孤芳自賞 給大學生演戲廿載

習總書記曾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作為中國的國粹,京劇一直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但是近年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與隨之而來的說法是,雖然京劇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京劇這門藝術本身卻高居廟堂之上,與年輕觀眾漸行漸遠。

對於這種說辭,史依弘並不認同,她仍堅持認為京劇不是廟堂藝術,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不可能會脫離群眾去孤芳自賞。史依弘稱,早在20年前她剛剛畢業的時候,就常帶著京劇去上海一些高校進行“明星公開課校園行”,“演完以后,我們還會和大學生們座談、交流。包括我們那時候排的新編戲《狸貓換太子》,剛在北京演完,就請大學生來暢談,聽聽他們對新編戲的理解。”在最接地氣的大學行過程中,在最坦誠的演出交流過程中,史依弘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認識。“我覺得給大學生演戲是需要選擇劇目的,最好是在演出前,跟他們有一些交流。告訴他們京劇裡面的一些程式,角色是怎樣塑造的,為什麼會這樣表演等等。哪怕有20分鐘的互動,然后再讓他們看戲,可能觀感就會不一樣。”

不過,史依弘也認為,類似於京劇進校園的普及活動,一定要持續做下去,“隻有延續才會看到它的價值和延續性,才能慢慢看到它培育出越來越多的觀眾。如果隻做一倆年就斷了,其實跟沒做一樣”。 在史依弘看來,進校園引導大學生看京劇、了解京劇,這不僅僅是一個劇團的責任,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支持,她呼吁國家在這方面是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拒絕固守流派 讓觀眾成“弘粉”

在很多京劇票友的眼裡,史依弘有著不一樣的勁頭,她有一股不竭的創新動力,許多年輕觀眾正是因為看了史依弘極具風格的演出而成為“弘粉”。2011年,“梅派青衣”史依弘首次探索演出了全新包裝的程派劇目《鎖麟囊》,演出在票房和市場上都給予京劇界不小的震動。近來,她又和尚長榮擔綱主演3D版京劇電影《霸王別姬》,開創了京劇新的表演型式。

對於這些創新之舉,史依弘也是一一娓娓道來。談到《鎖麟囊》的跨流派嘗試,史依弘並不認為自己是一次挑戰,而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史依弘學習的前提則是“想看看京劇真正的市場是怎樣的”。史依弘直言,當下劇場裡的很多繁榮、爆滿都是由贈票帶來的,而這種現象並不可取,“我覺得這樣既不尊重藝術,也不尊重藝術家。一個演員站在台上,當她知道今天的票都是送出去的,站在台上演出的滋味是不對的。尊重的行為是什麼?就是買票看戲。所以,我就想,我們來做做看。”回顧梨園的歷史,史依弘認為固守流派也是不可能的:“在過去,你不唱這個戲,就沒有票房,完全是靠市場來檢驗的。所以演員必須得學,梅尚程荀張派隻要觀眾喜歡的,就得學唱。現在我們把自己的門派都緊緊地束縛起來,這對演員來說不是好事,對觀眾來說也沒有新鮮感”。

在史依弘看來,京劇本來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現在越走越窄,很大程度上是從業者墨守成規、疏於學習造成的。“現在不出好戲的一個原因,我覺得一個原因是演員的技能在倒退。還有一個分原因是觀眾的審美和期待越來越高。音樂劇、芭蕾、交響、歌舞、現代芭蕾,各種形式的藝術都呈現在觀眾面前,他什麼都接觸到了,也就不滿足了。當然有一些老觀眾可能一直喜歡傳統戲,但是年輕人肯定不再滿足於天天再看《四郎探母》、《玉堂春》這樣的戲”,史依弘的話語直白而頗帶機鋒。

演傳統戲的同時,史依弘也在嘗試著排練一些新戲。史依弘覺得,這兩條路共同走的話,有助於演員的提高,也有助於觀眾對傳統戲和新戲的理解。此前有報道稱,史依弘正在著手新創劇目《新龍門客棧》,而這個項目,單聽名字就與徐克的經典電影《新龍門客棧》一模一樣。言及此,史依弘笑稱,這出戲的確是據電影故事改編的,“不過,如果把它呈現在京劇舞台上,它的技能發揮會更多。不管是開打場面,還是有趣的調侃,在舞台上它能與觀眾面對面,我覺得都會比電影還要有意思。這也是我對海派京劇的一個期待。”據史依弘透露,《新龍門客棧》還在劇本創作階段,她希望能於明年向觀眾呈現這部誠意之作。(文字整理:唐平)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