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人民網>>文化>>正文

馬伯庸中秋話嫦娥:嫦娥最早原型或與常羲有關

馬伯庸

2015年09月26日08:26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因為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有興趣,所以每次到中秋節,我都會想起嫦娥。在中國神話裡,嫦娥奔月是最著名的故事之一。

嫦娥本名叫桓娥或姮娥,避漢文帝劉桓的諱而改為嫦。這個嫦字什麼意思呢?右邊的常,上面是尚,下面是巾,尚的本意是攤開,巾指布,兩意合在一起,即是日常穿著,后又引申出持續之意。常字加女,即是不死之女。所以說她改名叫嫦娥,名副其實。

最早《山海經》裡的記載,月神叫“常羲”,也叫常儀、尚儀。常羲和她姐姐羲和嫁給了帝俊,羲和生了十二個太陽,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姐妹倆一個成了太陽的母親,一個成了月亮的母親。古音讀羲為娥,嫦娥的最早原型,恐怕和常羲有關。

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寫過一本專著《靈憲》,把這個故事給說全了:“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意思是嫦娥偷偷吃了藥,登月之前還找人算了個命。”

同時代的《淮南子》外八篇裡,把這個故事改了一改,不是嫦娥偷藥,而是后羿的弟子逢蒙去偷,嫦娥阻止不及,隻得自己一口吞下。本來她是可以升天的,又覺得有愧於后羿,才滯留月宮。這樣一來,就把嫦娥給洗白了。

就在同一本書裡的《覽冥訓》裡,又重復了一遍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可這個版本的《淮南子》,是今本,不全。有人在另外一本書《初學記》裡找到引用古本《淮南子》的記錄。在“姮娥竊以奔月”后頭,多了三句特別可怕的話:“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也就是說,在《淮南子》那個時代,嫦娥奔月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嫦娥到了月亮,變成了一隻大蟾蜍,成為月精。

嫦娥奔月,月中蟾蜍,不知是誰把這兩件事聯系到了一起,結果一個大美女就此成了青蛙公主,夜夜在廣寒宮裡哭泣。后來古人也覺得這樣太惡心了,久而久之,嫦娥奔月裡就沒有蟾蜍的事兒了,不過“蟾宮”一詞倒是保留下來,成了月亮的代名詞,蟾宮折桂還成了祝福科舉中舉的一句吉祥話。

當然,對中國人來說,中秋節和嫦娥本身的關系已經不大,取月圓之意,更多是有團圓相聚的意義在裡面。古人沒電話,沒視頻,唯一能和遠方親戚共同分享的,隻有千裡共嬋娟而已了。中國文化有強烈的歸家情結,中秋月圓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者為作家馬伯庸)

 

(責編:艾雯、李岩)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