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民網>>文化>>正文

茅善玉:滬劇要多回娘家 跟著百姓需求走

2015年10月14日07:13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談心中的“精神故鄉”(人民網陳苑 攝)

編者按:今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一周年,值此之際,人民網文化頻道特別推出了“回望文藝工作座談會一周年—文藝名家話精神故鄉”系列訪談。近日,上海滬劇院院長、一級演員茅善玉做客人民網文化訪談。對於習總書記指出的文藝創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茅善玉也是感同身受。茅善玉稱,滬劇本來就是來自人民中間的,今天要再到民間去,“我們完全是為老百姓服務,你們需要什麼,我們就來演什麼。”

書籍助力 感慨領導人博覽群書

在人民網的直播間,茅善玉談到去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時仍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看到習總書記,我覺得他非常親民。習總書記所談的一些問題,是當下全社會都能感受到的問題,但他非常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文化的形勢,我覺得給了我們很大的影響力。”茅善玉說,習總書記在會上談感受,包括她在內的藝術家們都在底下用心地記筆記。於她而言,筆記雖然記得不全,但還是把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精神都記錄了下來。 整理會議筆記,茅善玉感受最大的一點是習總書記給了大家一個很大的號召,讓文藝工作者們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文藝座談會之后的一年裡,又相繼出台若干文件,近期國務院出台的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更是確立了由政府扶持戲曲事業的方針,把戲曲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提升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層面。“戲曲來自於民間,所以我們也要回到民間去。就是把戲還給老百姓,我們感受到政府對文化、對文藝、對文藝工作者的要求,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要為整個社會主義服務。我想老百姓也是當今時代裡面我們的一個精神追求吧,要給我們老百姓更多的好的娛樂生活,這也是我們的工作”。茅善玉說。

讓茅善玉印象深刻的還包括習總書記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因為我們都經歷了差不多的年代,習總書記通過書籍把我們的距離給拉近了。”茅善玉說,因為從小學習,知識面不廣,有一位老師曾提醒她,“你要讓自己成長,以后你的拼,不是拼嗓子,而是拼你的文化底蘊和內心。要看你的知識面和文化程度。他說你唯一的辦法,隻能自己讀書,自學。”多年的從藝道路,茅善玉深切地感知,書籍是唯一可以給人力量的東西,要活到老學到老。

大事發聲 滬劇與城市和時代同步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曾深切地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對於茅善玉以及她所在的上海滬劇院而言,在重要的時節節點講好一出中國故事則是一項傳統。“我們滬劇人有一個傳統,就是國家一個大的事件裡面,一個大的時間節點上面,滬劇永遠會有自己的聲音。”

2014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海戰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以復加的深重災難。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上海滬劇院當年排演了新劇《鄧世昌》。“我們想通過《鄧世昌》這部戲讓大家感受到我們民族英雄和民族氣節,民族英雄是不能忘的,是值得我們永遠緬懷的。和平是人類永遠的命題,中國人也愛好和平,但是真的有來犯的侵略者的時候,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茅善玉帶領她的團隊以此來紀念歷史,緬懷民族英雄。

今年正值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上海滬劇院又將推出《紅燈記》和《蘆蕩火種》兩部原創滬劇,並連同《鄧世昌》一起在8月底到9月3日進行展演。“8月13日,我們會和上海徐匯區宣傳部合作,在徐霞客公園搞一個展覽。我們有很多的戲,包括以前的《星星之火》都是講的‘八一三’淞滬戰役主題。最近我們又在創作一部戲叫作《上海往事》,也是抗戰主題的。到時候一定會吸引很多觀眾,讓他們知道,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的滬劇也要紀念這個日子”。茅善玉一口氣說出了今年的一連串大項目,從她的話語表達裡,我們能感受到滬劇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與城市同行,和時代同步。

扎根人民 回娘家進社區開訓練營

滬劇這個劇種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它根植於上海這塊土地,它的每一步都在市民的目睹下走來,它的每一個舉手投足也與市民文化息息相關。據茅善玉介紹,滬劇以前的特色就叫說新聞、唱新聞,“滬劇力圖反映周邊的人和事。滬劇的從藝人員可能在一兩個禮拜,就把身邊的新聞編成戲來演出了,它的速度特別快。”可以說,滬劇有著先天性“接地氣”的文化基因。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貼近性方面,滬劇有著先天優勢,但對於茅善玉和她的滬劇院而言,絲毫容不得因沾沾自喜而停下腳步。今年2月28日至3月7日,首屆上海滬劇藝術節在奉賢舉行,這也是上海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滬劇節日。談到這次滬劇節,茅善玉也是頗有感觸,她認為這無異於滬劇的一次“回娘家”。“我們到奉賢去,老百姓歡迎地不得了,大街小巷都是人群,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是老百姓站在那歡迎的。我們滬劇界的所有的這些名家和青年演員,都去了很多的地方。到社區、學校、敬老院、小禮堂,可以說和觀眾完全是零距離的互動。滬劇本來就是來自人民中間的,今天我們再到民間去,真是接地氣了。我們在這個節上也不評獎,完全是為老百姓服務,你們需要什麼,我們就來演什麼。”茅善玉笑言,這次“回娘家”給了滬劇人一個很大的力量,那就是老百姓是喜歡的滬劇的,老百姓是希望滬劇常來的。今年年底,第二屆滬劇藝術節也將展開。

茅善玉還介紹稱,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滬劇,讓滬劇永葆青春的活力,現在滬劇每年都有很多的計劃。“比如說在培養年輕人方面,我們會走進校園,和教育合作。我們還會進社區,那更是全民普及。現在滬劇也有訓練營,在這個過程中教小孩子們滬劇的唱腔,慢慢地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這顆種子”。 (唐平) 

(責編:陳苑、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