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人民網>>文化>>正文

今日立冬:舊時天子率群臣迎冬神 民間流行“立冬補冬”

上官雲

2015年11月08日09: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今日立冬:舊時天子率群臣迎冬神 民間流行“立冬補冬”

今日立冬:舊時天子率群臣迎冬神民間流行“立冬補冬”

  在福建潮汕地區,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舊時在立冬日,天子要率百官舉行儀式,迎接冬神。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介紹道,在民間,農民則會祭祀地神以示感謝,同時祈求保佑來年豐收,“這一天,人們還會吃餃子,舉行祭祖、宴飲等活動”。

  節氣溯源:意味冬季開始 天子率群臣“迎冬”

  立冬是第19個節氣,我國古代將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又有建立、開始的意思,因此,立冬就意味著冬季開始,萬物歸避寒冷。

  同時,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是個重要節氣。《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

  “這就是說,古時天子在立冬這天要率領群臣舉行迎接冬神,並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高巍解釋道。

  高巍還表示,立冬是從秋到冬轉換的標志,因此很受古人重視,“那時在國家層面上,皇帝會率領百官進行祭祀﹔在民間,農民們要舉行儀式祭祀地神,以示感謝,祈求來年的豐收”。

  飲食習俗:立冬吃餃子

  在漫長的歲月中,圍繞立冬而來的傳統民俗,有的發生改變,有的沿襲至今。在舊時的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會在立冬這一天休息,民間亦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理論上講,過去人們會在立冬這一天吃餃子。”高巍說,餃子含有美好寓意,有“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從外形上看,餃子頗似人耳,也有提醒人們天氣日趨寒冷,防止凍耳之意”。

  從某種程度上說,冬季來臨,基本的農事活動已經結束,是一個比較好的進行食補的時期。高巍則表示,民間會習慣在立冬前后吃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南北方物產不同,長久以來具體習慣食用的食品也不同”。

  “除了一些特定儀式與酬神表演,過去人們還有在立冬節氣祭祖、宴飲的習俗。”高巍表示,到了立冬日,北方已經寒風朔朔,人們便會惦念已經過世的先輩們,以時令佳品祭祀祖先神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

(責編:鄒菁、李岩)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