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文化專題>>大美雲南
人民網>>文化>>正文

麗江非遺傳承 琺琅銀器重煥光彩

2015年11月13日16:56  來源:雲南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麗江非遺傳承 琺琅銀器重煥光彩

  譚志平在給琺琅銀器上色

  麗江永勝縣三川鎮金官中街的一間小店鋪裡,坐著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琅銀器傳承人譚志平。近年來,這位不滿40歲的年輕人通過展覽、講學、公司、網店等形式,全力推動永勝琺琅銀器“走出去”,讓有數百年歷史的琺琅工藝散發出了新的生命氣息,重拾光彩。

  譚志平作為家族掐絲琺琅彩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從14歲開始就在祖父、伯父的指導下制作小件琺琅銀器。剛開始,他隻能制作小件琺琅銀器或者局部琺琅,經過幾年的摸索,而今他制作的大件琺琅銀器有多少連自己都記不清了。曾經,譚志平面對滾燙的銀汁和豐富多樣的色彩時,一片迷茫,手足無措,手指被燒焦過,被銀絲割傷過,燒制失敗的銀器化為一灘銀水。最讓他徘徊的,是周圍的年輕人都去外面找出路了,而自己還在這裡搗鼓幾百年前的玩意。

  還好沒有放棄,不然永勝琺琅銀器技藝失傳的危險將大大增加,也就不會有如今漸漸火熱的景象。盡管在金官中街的店面很小,但譚志平現在的產品大多是定制,通過各種渠道,每年算下來的總收入超過300萬元。

  “琺琅銀器不僅僅是家傳的一門技藝,更是永勝的一張名片,其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譚志平說,為了推動琺琅銀器走出去,他積極參加國內各種展會,到過山東、上海、深圳等地,成本再高也毫不退縮,隻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永勝琺琅這一品牌。

  今年6月13日,“中華技藝·百縣百藝”昆明官渡第五屆全國非遺聯展開展,譚志平帶上自己壓箱底的琺琅寶貝參展。這樣的平台給他帶來了更多與全國優秀傳統技藝交流的機會,進一步豐富了琺琅銀器的制作藝術。多年來,他參加的展會獲譽無數,2010年,獲第二屆中國(福保)鄉村文化藝術節暨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的“非遺”展示榮譽獎﹔2011年,獲第二屆西部“非遺”展示暨西安文化遺產博覽會展示榮譽獎﹔2013年,作品《掐絲琺琅彩銀魚嬉荷塘酒具》獲全國“非遺”聯展金獎……

  2012年以來,譚志平成為了雲南省藝術學院和雲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的特聘專家、副教授,每年定期到這兩所學校講授琺琅工藝課程。通過在課堂上生動地展示一整套琺琅銀器制作的工序,譚志平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很多學生在課后還主動與他交流。

  為了進一步發展琺琅銀器制作工藝和產業規模,譚志平在麗江古城玉河走廊成立了譚記琺琅銀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琺琅銀器這一特色民間工藝為載體,依托本地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推陳出新。同時改變傳統作坊式的管理和制作模式,成為雲南第一家以公司形象出現的琺琅銀器企業,為琺琅銀器技藝的傳承和廣泛傳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淘寶、微信上我都開了網店,生意還不錯,去年收入了七八萬元。”譚志平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他的微店。盡管對網絡的接觸不多,但偶然的一個機會,通過朋友介紹,譚志平發現了網絡這個平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客戶在手機上、電腦上向他咨詢。(雲南日報記者 余國鵬 和茜 文/圖)

(責編:王藝錠、許心怡)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