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屠呦呦和母親。這是現在能找到的屠呦呦的最早照片。(圖片來源:人民出版社《屠呦呦傳》)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陳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一出生,就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近日,人民出版社推出第一部全面完整記錄屠呦呦人生經歷的傳記《屠呦呦傳》,全書通過對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學生等的探訪,以及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為讀者展現了一位杰出女科學家成長、學習和工作的獨特經歷。書中大部分內容為首次披露,許多關於屠呦呦生活、成長、愛情細節的小故事讓讀者讀起來饒有興趣,相信讀者能從她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中看到一位“中國的居裡夫人”。
精彩書摘:寧波江岸,呦呦鹿鳴
1930年12月30日的黎明時分,寧波城的上空還鳴著稀薄的槍聲。居於寧波市開明街508號的屠家,便傳來了嬰兒“呦呦”出世的聲音。這是屠家迎來繼3個兒子后的終日所盼的“千金”。
哭聲呦呦,猶如鹿鳴。
孩子的聲音使父親屠濂規沉浸在幸福之中。他隨口吟誦出《詩經》中著名詩句來“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於是當家父親便給小女取名呦呦,呦呦之聲永遠地蕩漾在父親的聽覺之中,以表示他對於女兒的喜愛、期待和慶賀。后來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似乎這才哲理,這才完美。這四句滿滿童話的詩,使呦呦度過了詩意的童年。
尤其是“蒿草青青,報之春暉”,竟使千金呦呦一生就此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一個寧波小娘的樣子,這是老輩的家鄉人,對屠呦呦青蔥歲月的印象。
少年屠呦呦。(圖片來源:人民出版社《屠呦呦傳》)
1935年,5歲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兒園,1年后,進入寧波私立崇德小學初小,成為一名小學生。11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西小學高小,13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器貞中學初中,15歲起就讀於寧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只是,屠呦呦的學生生涯,從1946年始中斷了兩年多。這一年,16歲的屠呦呦經受了一場災難的考驗——她不幸染上了肺結核,被迫終止了學業。所幸的是,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調理,屠呦呦得以好轉並繼續學業。
1948年,18歲的屠呦呦開始進入寧波私立效實中學高中就讀,迄今為止,這裡已走出了15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與天津的南開中學,北京的四中,匯文中學頗為相似。
1950年3月,屠呦呦轉學進入寧波中學讀高三,這是她在寧波求學生涯的最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