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琅琊榜》韓語版海報
圖為《甄嬛傳》日語版海報
圖為《媳婦的美好時代》非洲版海報
在新西蘭惠靈頓,一位名叫璐詩(露西·伯格)的女孩正津津有味地盯著電腦屏幕,時不時發出一陣笑聲,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是中國都市情景喜劇《愛情公寓》。
這是璐詩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一。就讀於惠靈頓郊區賽繆爾·馬斯頓女子學校的這名13年級學生,是去年第八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最佳網絡人氣獎”第二名的獲得者。在5月30日該校孔子課堂揭幕儀式上,璐詩在講述自己學習漢語經歷時表示,觀看中國影視劇有助於提高對漢語的興趣。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並不鮮見。當國人追著美劇、韓劇、日劇之時,國產劇也在國外培養了一批“死忠粉”。他們掰著指頭算更新的時間,隔三差五就在網站上“催更”。國產劇出海步伐加快、勢頭強勁,令人充滿期待。
那些年霸屏海外的國產劇
《步步驚心》在亞太地區收獲超高人氣,《甄嬛傳》登陸美國主流電視台,《琅琊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熱播,《羋月傳》國內未播版權就已賣到國外……如今“出海”的國產劇不僅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題材越來越廣泛,而且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話題性事件。其實,國產劇走出去並不是新聞。回望過去,很多國內經典早已霸屏海外。
《西游記》《三國演義》《康熙王朝》《還珠格格》等可以算是早年國產劇“出海”的第一梯隊。被國人奉為經典的《西游記》,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深受歡迎,據說暑假在越南播放《西游記》已成為讓孩子安心待在家的妙招﹔越南、日本、韓國甚至德國都有《西游記》翻拍版本。《三國演義》在日本NHK電視台多次重播,被評價為“品質極高”﹔《康熙王朝》在日韓受到熱捧,陳道明借此打開國外知名度。《還珠格格》在東南亞和歐美播出時盛況空前,日文版、英文版都曾引起不小的轟動。
2010年,中國家庭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曾掀起熱議,就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坦桑尼亞時也提到過這部劇。除坦桑尼亞外,這部劇在非洲其他地區也很“火”,“毛豆豆”一度成為非洲人民口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后來,《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等40多部國產劇也被譯制成當地語言,在肯尼亞、埃及、贊比亞等46個國家播出。2013年,同為家庭劇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在緬甸熱播,收視率力壓同期在緬播出的兩部日劇。
近年來,“出海”的國產劇的題材更加多元,除上述提到的《甄嬛傳》《琅琊榜》等宮廷古裝劇,青春偶像劇《愛情公寓》《何以笙簫默》、諜戰片《偽裝者》、奇幻冒險題材《盜墓筆記》等,都成為外國人熱追的對象。
國產劇“出海”有地域偏好
不同題材的電視劇展現的是不同的文化。由於存在文化差異,不同地區的外國人對中國電視劇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在歐美地區,武俠劇、瓊瑤劇比較容易“吸粉”。《還珠格格》《仙劍奇俠傳》《步步驚心》《甄嬛傳》等及金庸武俠劇的人氣都很高。此外,瓊瑤劇也有不少忠實的歐美粉絲,許多觀眾會被其中纏綿悱惻的感情感動得淚流滿面。
在日本,武俠劇、歷史劇受到較多歡迎。與歐美一樣,金庸武俠劇在日本同樣很火熱。另外日本一直喜歡引進中國的歷史劇,《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王朝》《孫子兵法》等在日本都擁有穩定的觀眾群。
在韓國,帶有情感糾葛的劇更容易打動觀眾,如《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步步驚心》《宮》《何以笙簫默》等在韓國有大批粉絲。
東南亞地區可謂華語劇最大的海外市場。無論是奇幻的《西游記》,還是武俠的《倚天屠龍記》,抑或是宮廷的《孝庄秘史》、懸疑的《包青天》等,在東南亞國家都有忠實的受眾。
而非洲地區是國產劇最有潛力的市場。有人形容非洲市場“大到超出想象”,在那裡中國都市情感劇格外受寵。坦桑尼亞觀眾曾向媒體表示,看《媳婦的美好時代》沒有理解障礙,因為中國家庭的情感糾葛、婆媳關系等與非洲家庭故事有相似之處。
隨著中國電視劇出口規模的穩步增長,其所覆蓋的地區會越來越廣。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產劇海外營銷大多集中在港澳台、東南亞和日韓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而如今,國產劇的出口已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時,了解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差異和民眾品味偏好,對於國產劇更好地走出去無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產劇走出去仍需努力
近年來,國產劇在故事劇本、制作水平、美學韻味、技術水准等方面有大幅提升。很多國產劇投資增加,制作預算甚至達到四五百萬元一集。巨額的制作成本讓電視劇出品方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電視行業也在積極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時,國產劇積極主動地尋求“出海”機會,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
雖然國產劇走出去的形勢逐漸向好,然而相對於其年產量,國產劇出口比例並不大。數據顯示,2014年國產劇年產量超過15萬集,出口僅1萬多集。同時,我國電視劇行業至今仍處於貿易逆差狀態,引進量遠大於輸出量。一些優秀國產劇在海外取得了驚人的收視率,但相較於國人對於日劇、韓劇、美劇的瘋狂“追捧”,國產劇在海外的影響仍顯得“捉襟見肘”。因此,要真正作為文化軟實力輸出,在海外產生影響力,國產劇仍需努力。
過去,題材狹隘一直是限制國產劇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出口國產劇的題材已在逐漸拓展,但仍存在一些題材不太容易被國外受眾認同的問題。對此,制作商應該意識到,國產劇的出口除了與自身質量有關外,還與文化、語言、價值觀有重要關系。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在文化上更近,因此更易於接受中國電視劇﹔而歐美與中國在文化上差異較大,國產劇出口到歐美較難。對此,有出口計劃的國產劇應該在題材選擇上更加用心,同時在劇情中加強普世價值觀,讓更多國外觀眾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進一步打開國外市場。
此外,國產劇輸出還有賴於國家政策支持。韓劇之所以能在國外掀起“韓流”,得益於其背后的強大推手——韓國政府。他們通過一套復雜而系統的政府工程,不僅讓文化產業在韓國經濟中佔據支柱地位,還不斷向世界輸出整個國家的軟實力。業內人士建議,我國也應該從國家層面出台一系列產業、稅收政策,鼓勵更多國劇“出海巡航”,一方面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加速其走出去的進程,另一方面也輸出中國價值觀,提升和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
對於國產劇“出海”未來趨勢,樂視網高級副總裁高飛認為,國產劇走出去,從以帶著國家使命的“國家隊”為主,轉變為如今大批民營資本的大膽嘗試。未來,隨著時下流行的網絡劇向精品化方向發展,網劇可能成為“國劇出海”的另一個重要主角,甚至可能比傳統電視劇更早形成規模化出海的趨勢,畢竟網絡平台天然具有國際化的優勢。
鏈接
中國影視“抱團”亮相莫斯科
日前,中國影視節目海外推廣平台“中國聯合展台”首次登陸俄羅斯莫斯科春季世界內容市場交易展。
展會期間還成功舉辦了“深化影視合作,共筑友誼之橋”中國影視節目推介會,來自中俄雙方影視傳媒企業的代表圍繞“深化影視合作,共筑友誼之橋”的主題暢談合作。中方參展機構展示了現代題材電視劇《北京青年》《愛情碟中諜》和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以及動畫片《超級飛俠》等中國優秀影視作品。
莫斯科春季世界內容市場交易展是在俄羅斯境內召開的規模最大的媒體展會之一,包括俄語地區主流媒體在內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80家企業參會。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上海五岸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聯合展台”是首次登陸這一展會,旨在集中展示中國的優秀影視節目,搭建和國際業界對話與交流的平台。(據新華社莫斯科電)
外國人與中國電視劇
■ 中國不隻出口“功夫片”
“小時候我覺得如果去中國就是學功夫,最近看了中國電視劇后我的印象全變了,”33歲的肯尼亞觀眾米爾德麗德說。米爾德麗德的童年是在對中國功夫影視劇的期盼中度過的。“功夫”對很多非洲人來說是中國印象的濃縮,而如今中國影視劇向世人展示了一個蓬勃向上的現代中國。
■ 俄觀眾喜歡都市偶像劇
在俄羅斯,觀眾努特拉通過網絡追起了中國劇《杉杉來了》。“這是一部神奇的電視劇,演了一個美麗、純潔、非凡的愛情故事!我用了一天時間就都看完了。”在俄羅斯Dorama.ru網站中文影視劇排名第一的便是這部中國現代都市愛情偶像劇。當然,俄羅斯網站上的中國劇遠不止這一部,《花千骨》《還珠格格》《甄嬛傳》《三國》等均已被配上俄語字幕在網上播放。
■ 埃及學生表演小品《甄嬛新傳》
每周四下午,埃及開羅大學孔子學院的戲劇課堂都擠滿了學生。舞台上高年級同學正在排練小品《甄嬛新傳》,在台下“圍觀”的3名中文名分別為瑋琪、夕文和芳芳的大二女生不時被台詞逗得捧腹大笑,活潑的瑋琪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起台上“太后”的神態。“我們都喜歡上網看《失戀33天》《甄嬛傳》《幸福來敲門》等電影電視劇,不僅可從中了解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還可將自己喜歡的段落改編成劇本,像他們這樣表演出來,”夕文指著台上的演員說。(汪 瑩)